新加坡是享譽世界的花園城市,新加坡與香港同為亞洲四小龍,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世界上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都是以華人為主、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主。

人往高處走,錢往稅"低處"流。海底撈老闆張勇以138億美元身家成了新加坡首富,除了海底撈老闆,還有很多明星和富豪移民新加坡,從最早的李連杰、成龍、鞏俐,到後來的張柏芝、趙薇、梁洛施等。商界領袖如Facebook聯合創始人薩維林、金融大鱷羅傑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孫彤宇等,也都奔獅城而去。
新加坡是亞太財富管理中心,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國人海外資產配置的第二站!
新加坡的核心優勢
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財富管理中心的樞紐地位在不斷強化,2019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境外投資地區偏好,新加坡逆勢上揚3%!

1、獨立主權國家
新加坡是獨立主權國家,也是世界聞名的法治社會,信用體系成熟,是全亞洲唯一一個主權信用評級達到AAA級的國家。
2、金融業高度發達
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擁有完善的金融體制,近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
3、合理避稅
新加坡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已開發國家之一,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最高不得超過20%、公司所得稅最高17%,且沒有資本利得稅,沒有遺產稅,在資產配置上的優勢不言而喻。
4、政府監管極其嚴格
新加坡作為世界上最早開始進行金融監管的國家,監管機制已經非常完備。新加坡金融監管局成立於1971年,作為英國影響深遠的國家,崇尚高度的法制和嚴格的管理,新加坡的金融監管局擁有極高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夠有效的對新加坡的金融行業進行監管,在金融危機中「明哲保身」。
5、文化相近
新加坡七成是華人,政治人物大多是華人,很多富商也是華人,文化相近。
新加坡保險優勢
新加坡和香港都雲集著世界上最大的保險行業巨頭,比如法國安盛AXA、瑞士人壽Swiss Life、英國保誠Prudential、美國友邦AIA、富衛人壽FWD、新加坡人壽Sing Life、宏利保險MANULIFE等等。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成熟的保險市場,主要產品類型和產品特別基本相似,新加坡的優勢在於保障,香港市場的優勢在於增值。
1、性價比高
新加坡壽險全全亞洲最便宜,同等保額下的保費大概是香港的60%。新加坡政策大力推行定期壽險,新加坡金管局從2016年開始,強制要求每一家保險公司必須像消費者提供簡單、便宜的定期壽險,讓利於民。新加坡全民參保率高,保險公司可準確把握風險之處,減少不確定風險的緩衝資金,進一步降低保費。
新加坡重疾險和香港重疾險結構有所不同,新加坡市面上的終身重疾險在70歲前,提供了一個4倍的槓桿,更好地配合家庭財務需要。
新加坡要求大部分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新加坡儲蓄分紅險的保證收益高,香港的非保證收益更高。香港分紅保單以「悲觀情景」和「樂觀情景」來做收益預期,而新加坡使用固定投資回報率來演示預期分紅。
2、監管力度大
新加坡保單受越來越多人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加坡金融監管局對金融產品監管十分嚴格,定期抽檢,明察暗訪。新加坡的產品信息里,新幣的最高預期回報率只可以放4.75%,美金的最高回報率則只能是5.5%和5.75%。
3、信息披露高
新加坡監管的重點是提高金融中介機構在經營業務中的透明度和公平度,新加坡金融監管局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在保單計劃書(BI)中披露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的收費情況,每份保單的運營成本及過去三年公司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和管理費都是要向大眾公布的,投保人清晰的知道投保成本。
4、享有和本地人一樣的費率
新加坡的大型保險公司對於購買人壽產品的內地主要城市客戶是沒有區別的,享有和本地人一樣的費率。大病類保單在早期類疾病的保障方面新加坡優於香港,很多新加坡保險公司支持100%早期疾病賠付。
5、貨幣穩定
新加坡購買保險產品,除美金外還可以選擇新加坡幣進行投保,新幣價值常年穩定,波動不大,因而選擇新幣保險產品可以實現多方面對沖貨幣的風險,分散單一貨幣的風險。
6、穩定的政治環境
新加坡是獨立主權國家,與很多國家都有自由貿易協定,在世界銀行的經商便利度排名中高居第二。很多高凈值人士購買海外保險金融產品,不是看中回報,而是分散規避風險,保障財產安全,因此新加坡可以是另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