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六號晚點我也去10點,李顯龍總理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全球公共廣場》的專訪播出。
李顯龍在訪談中針對香港問題等發表了看法。

這也是最近幾個月世界的焦點!
香港問題!
香港本是一個人才輩出、充滿創新精神和潛力的城市。

但如今卻充滿問題。最近幾個月的新聞頭條,我們總是能看到暴躁的香港年輕人。
他們大規模的遊行:
在街頭放火、抗議:
甚至不顧他人安危,在地鐵站鬧事。

破壞公物,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發泄他們的怨氣。
香港的年輕人,正在拼盡全力的毀掉自己的家園!我們不禁要問,香港的年輕人怎麼了?
香港風波雖然是從「修例」開始的,但是究其根源,離不開年輕人的迷茫

李顯龍還表示,香港當前狀況並非中國中央政府導致。相反,香港因為有中國大陸作為強大後盾,取得了很多增長機會,並度過了很多經濟危機。
從6月抗議活動以來,香港問題不斷升級。在李顯龍看來,香港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年輕一代對未來失去希望。

香港30多平方,
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得起!
香港問題的根源,是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
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價高的離譜,這讓不少人對未來充滿惶恐!
香港的房價基本都在一平米20萬港元(約18萬人民幣)以上,隨便什麼房子的租金都是每月1萬以上,而香港大學生剛畢業的平均工資,也就1萬多港元。

對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說,住到30多平米的一室一廳是普通市民的標準配置,絕大部分工薪階層小康之家,一家三口四口,一輩子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按照現在香港的房價和收入,買套30多平米的房子,一家人不吃不喝,也要20多年才能實現!

在香港,年輕人別說買房了,就連租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大部分人只能與幾個朋友合租,或者住在「劏房」中。
「劏(tang)」,是割開的意思。「劏房」,就是把一套公寓隔成很多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群租房。除了「劏房」,香港還有「籠房」、「鴿房」、「棺材房」……
目前,有20萬左右的香港市民蝸居在幾平方米的牢籠中,一家三代人擠在一起」蝸居「是很常見的事情。

毫不誇張地說,香港的年輕人,想要打個炮,都得去外面的鐘點房排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肩負著巨大的壓力,他們被壓得喘不過氣。因此,便一股腦兒把怨氣泄向政府。

新加坡,
居者有其屋!
香港與新加坡,有太多的相似。同樣面積有限,同樣人口眾多。但是,在新加坡,年輕人卻不會因為買房而發愁!
在新加坡,只要結了婚,就可以申請政府組屋。政府組屋不僅價格合理,而且首次申請預購組屋的家庭還可以獲得政府高達$80000的住房補助金。

組屋的價格的價格基本是在20萬新幣到50萬新幣之間,加上政府公積金,年輕人購房幾乎毫無壓力。
一般來說,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4年至5年的收入之和,或者20年至30年可用於住房消費的公積金之和,就能夠購買一套組屋。

安居才能樂業,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組屋政策保證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新加坡是世界上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超過90%的人都住在國家建屋局承辦的政府組屋(英文簡稱:HDB)。
新加坡的政府組屋,分布全島各地。在土地有限的新加坡,組屋當然密集,而且很多組屋都是20多層樓高。
但是,新加坡的組屋卻並沒有出現香港式的「房屋牆」。
這是因為建屋局十分注重房屋的位置分布。每個小區內的組屋常以前後錯落、或者高矮不一的方式排開。
同時,在房屋的採光和通風上,政府也有考慮。每一層組屋都由一條半開放式的走廊連接。因此,身處組屋的人們,同樣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陽光和自然空間,不受較高密度人口分布干擾。
同時,新加坡組屋還有齊全的周邊設施。每個組屋區附近,都設有商場、電影院、圖書館、養老院、社區醫療、食閣、辦公樓、學校、交通樞紐等建築設施。組屋居民無需走遠,在自己居住的城鎮里,便可以工作、學習、娛樂及生活。
還有,為了保證居者有其屋,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維持組屋價格在大家負擔得起的水平。
安居才能樂業,有了保障,年輕人才能更好的創造未來!
高房價,你們怎麼看?
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當今社會,住是很多年輕人都面臨的問題。
不止香港,在很多一線城市,高房價都讓很多年輕人在未來規劃時變得小心翼翼。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無疑給了年輕人一顆定心丸。在新加坡,只要成家就可以申請政府組屋,這讓很多人都沒了後顧之憂。更不用擔心買不起房,丈母娘棒打鴛鴦。
年輕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買房?肩負了多少年得房貸?住房帶給你們得壓力大不大?如果沒有房,會影響你們對未來的規劃麼?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