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部長陳詩龍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決策,即政府援助政策將從專注於幫助弱勢工人轉變為覆蓋更廣泛的工人群體,以提供更多政府支持。這一策略的提出,標誌著新加坡人力部方向的三個關鍵轉變之一,而且為未來新加坡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圖源:ST
陳詩龍在演講中指出,政府目前致力於擴大新加坡勞動力的中間層,並培養頂尖人才,而不僅僅是關注傳統上一直在提升的弱勢工人群體。他強調,政府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幫助員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進步,包括利用人工智慧驅動的CareersFinder工具和新加坡勞動力局(WSG)提供的個性化職業指導服務。
海外市場沉浸計劃提供國際工作機會
新加坡政府還將推出海外市場沉浸計劃,旨在為新加坡人提供海外工作經驗,從而豐富他們的職業發展。陳詩龍提到,政府將支持企業採用以技能為導向的招聘方法,並投資於勞動力技能的發展,以應對快速的技術變革和外部挑戰,如其他經濟體可能採取的保護主義政策。

圖源:FACEBOOK
陳詩龍補充說,政府的目標不僅僅是幫助企業建立高效的工作場所,而是希望它們能夠成為進步的典範。他解釋說,儘管新加坡面臨本地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雙重挑戰,但政府仍然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實現他們的職業抱負。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陳詩龍指出,新加坡人需要通過技能提升和再培訓來提高他們的生產力。然而,這種培訓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減輕這一負擔,政府將通過加強WSG的職業轉換計劃、提高工資補貼和每月培訓津貼的上限等措施,來幫助僱主承擔這些成本。
政府鼓勵每一位國人實現抱負
新加坡政府還致力於通過漸進式工作場所實踐,幫助更多新加坡人留在勞動力市場,這些措施包括提高退休和再就業年齡,發布關於靈活工作安排的三方指南,以及為平台工人提供法律保護。

圖源:CNA
陳詩龍還提到了新加坡人力部的第三個轉變,即超越其作為監管機構的傳統角色,成為促進企業和工人共同增長的推動者。這一轉變的關鍵在於繼續將新加坡打造成為全球頂級人才中心,並維持政府、勞工運動和僱主之間的三方夥伴關係。
他進一步解釋說,為了吸引能夠為新加坡創造就業機會的頂尖人才,政府將修改就業准證候選人的評估框架,確保新加坡人的包容性增長。陳詩龍強調,政府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潛力,並將人力資源分配給最有生產力的公司。
為了提供穩定的工業環境,促進長期投資,並確保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這需要新加坡政府、勞工運動和僱主三方共同努力。這一全新的方向不僅將為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帶來積極的變化,也將為企業和員工創造一個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