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類的正常生命過程,每個人都無法逃避。

高級骨灰位擺設
活著時候都需要有個家,有片瓦遮蓋,才能安生立命。
新加坡有這些殯葬方式 你知道嗎?

然而,當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刻呢?
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在有至親陪伴的情形下,以一種平和釋然的心態去面對這最後的時刻。

而最後的儀式:就是如何處理遺體,親人與遺體之間的告別!
新加坡目前可供選擇的殯葬方式有三種:土葬、火葬和海葬。

以上圖源:8視界
根據調查,年長者更希望能夠撒土,以期能夠「入土為安」。而親人們也可以有地方緬懷逝者!
隨著新加坡第一個骨灰撒土園的開放,本地居民又有了另一種選擇來管理和火化遺體。

新加坡也是一個土地資源緊缺的國家,想要土葬的話費用是超級昂貴。
寸土寸金的小坡想要能夠「入土為安」實屬不易:
選擇土葬的往生者只能租用墓地15年,租約到期後,就必須遷墳或者將遺體火化。

如若遇上政府徵用地塊進行發展,還必須提早遷墳。
新加坡占地93公頃的比達達利新鎮就是一個例子。當時開發時,必須將舊墳場內的超過12萬個墳墓清除。

所以,大多數人去世後都會選擇火化。很多民眾更樂意看到,本地終於出現了一種廉價、方便、環保又能「入土為安」的安葬方式。
每年緬懷逝去親人的日子裡,也還能去公園走走,以解思念之情。

以上圖源:Nestia
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去最新的清心園一探究竟吧!
新加坡清心園@CCK
名為Garden of Peace @ CCK的清心園是由國家環境局開發,花園總面積為9,500平方米。

清心園位於蔡厝港墳場現有的一個公園內,在舊蔡厝港路和墳場南18街之間。
花園採用的是開放式公園概念,並辟出數條小徑作為行人道和撒骨灰處。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設施,這裡不允許進行任何宗教儀式,如燃燒香燭和祭品等,以保持清潔和環境的清幽。

內部環境,清幽肅穆
園內種植的灌木和其他植被可以用來清楚的隔開不同的空間;各個撒骨灰的小徑,便於提供給公眾足夠的隱私。
清心園內綠意盎然的布置,也營造出了莊重肅穆的撒骨灰環境。

撒完骨灰,可以澆水,既環保,又衛生 花花草草與人和諧共生 另外,骨灰撒土壇內的小卵石,會幫助骨灰自然滲透到土壤之中,也算是讓親人「入土為安」了。
公園內還貼心的設有輪椅道、休息區,以及讓家屬觀禮的平台。

工作人員現場示範
由於在新加坡,過去超過80%的往生者都進行了火葬。新加坡政府必須解決平均每年增加1萬6000多個骨灰瓮的安置問題。
目前,寺廟的骨灰靈位價格介於1600元至2萬2000元之間。政府經營的骨灰塔靈位價格則在500元至900元之間。這些並不包含葬禮和火化費用。

火葬在受歡迎的同時,近年來費用也水漲船高,這就促使人們以更廉價的方式來處理骨灰。
而亞太地區的許多其他國家:紐西蘭,台灣和香港也採用了這種綠色做法。

想要申請骨灰撒土的居民需要通過NEA的在線ePortal進行申請,並收取$320.00的費用。
費用包含了:將火化的遺體粉碎成細灰的費用,儲存灰燼的罐子和花園內2個小時的撒土環節。

現代化的內部自動洒水系統
以下是國家環境局官網的申請流程步驟

雖然為了保持乾淨寧靜的環境氛圍,清心園內不允許舉行儀式。不過,希望執行簡單儀式的公眾,還會設有象徵性的祈禱設施。
清心園的開放時間是早上9點到傍晚5點,每天共有四個時段可以申請,每段時長兩小時。
同一時段最多可有兩個家庭在園中,每天最多可有八個家庭。配合目前的防疫措施,每個家庭最多可有五人入園。(*今天新規調整為2人)

新加坡的第二座骨灰撒土園: 寧靜園Garden of Serenity目前仍在進一步開發中,預計明年能夠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