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小國新加坡,憑什麼成為疫情後最適合投資國家

2022年07月19日   •   1881次閱讀

活力之源。

6月19日,新加坡金沙劇院,羅大佑開《安可曲》演唱會,兩千多歌迷歡聲如潮。

濕熱的海風被擋劇院之外,劇院背後,「川字型」金沙酒店上燈如金鱗。樓頂花園內,外國遊客舉起紅酒,遠眺著紫色摩天輪。

4月,新加坡摩天輪重新轉動,5月,賽馬場恢復運營,6月,城市燈光秀亮起,一片螢光星海。7月,最後一家停業的五星酒店開門迎客。

商場進門的打卡機器被拆除,街頭類似健康寶的「合力追蹤」二維碼被撕掉,手機里裝了兩年的疫情追蹤APP,終於隱退。

芽籠的紅燈區亮起曖昧燈火,牛車水的燒烤攤前有了排隊人群。警局時隔許久後,終又收到派對噪音投訴。

金融公司員工稱大樓變得吵鬧,餐館老闆說入職就有獎金,新加坡的房租連漲4個月,排隊太多,租客看照片就交定金。

機場的核酸檢測點被撤去,超百萬國際遊客湧入,旅行社重新忙碌,桌面上籤證文件堆積如雪原。

在柔佛海峽,千米長堤連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塵封口岸打開後,有人回到闊別兩年的家鄉,興奮地親吻土地。更多新加坡人則奔走相告:又可過關加便宜汽油

重啟的新加坡活力四射,A-lin和羅大佑相繼來開演唱會,下半年還有賈斯汀比伯、五月天和周杰倫。

跨國企業更早布局,4200家公司將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阿里、騰訊、位元組均在新加坡設區域總部,並掀起搶人大戰。

全球超200餘富豪在此設家族辦公室,其中含橋水基金、戴森、Facebook和谷歌創始人。有神秘富豪一次性買下20套豪宅單元,斥資超5億人民幣。

5月,李嘉誠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尋找投資機會,這是其投資公司在香港外,設立的首個海外辦事處。

新加坡銀行的外資資金已達歷史最高點。兩年前,全球頂級商業期刊評選《疫情過後最適合投資的國家》排名,新加坡居首。預言正在實現。

一切實現得並不容易。疫情之初,新加坡學習中國經驗,全國推行口罩,關閉娛樂場所,快速採購疫苗。

當年4月,新加坡封城計劃開啟,名為「斷路器」:國門關閉,舉國居家,禁止堂食。

巨大的會展中心被改建為方艙醫院,白色擋板分割區域,送藥機器人穿梭其中。

方艙外,新加坡國民要按照身份證尾號擇日進出,失業導遊換上紅色polo衫,化身「安全距離大使」,沿街巡查。有人辱罵頂撞大使,入獄16個月。

兩個月後,封城結束,新加坡仍陷肅殺之中,商場人流稀少,計程車司機沉默寡言,地鐵有人舉牌提醒噤聲。

咬牙自救的新加坡航空,推出空中漫遊。飛機原地起飛再原地降落,帶一些憋不住的遊客飛天一圈,假裝旅遊出國。

掃碼追蹤和電子打卡相繼到來,新加坡防疫政策頻繁調整,最密集時規則每日一變。

網民調侃稱,面對疫情,中國是嚴防死守,歐美是近乎躺平,而新加坡是仰臥起坐:在封閉和開放間反覆切換。

去年夏天,德爾塔入侵,新加坡研判形勢後,調整方向,謹慎開放。

此後,新加坡經歷了多輪疫情考驗,最危急時九成病床已滿,醫療系統面臨崩潰,但放開計劃並未停止。新加坡財長稱,防疫不光要保護生命,也要保障生計。

進化中,新加坡發明了靈活的健康分流制度:輕症和無症狀者可自檢後居家,最快72小時轉陰即可解除隔離。

7月15日,新加坡日增病例過萬,然而生活一切如常,獅城新聞網上自媒體寫道《日增過萬,So What 那又怎樣?》

奧密克戎高速進化的今日,任何國家都難言疫情走向,然而總理李顯龍說:

不是所有決策都正確,但新加坡從過程中學會了調整,持續學習、持續優化。

新加坡曾是一個被拋棄的國度,如同漂進大海的棄兒。

1965年,馬來西亞發布公告,新加坡被驅逐自立,民眾尚在街頭慶祝,總理李光耀卻面對記者沉默二十分鐘,最後他說:

新加坡不是自然形成的國家,而是人為的。眼前困難重重,生存機會非常渺茫。

那年的新加坡,人口200餘萬,國土面積僅685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五環。土地之上,黑幫縱橫,毒品泛濫,數萬人失業,甚至淡水都要向鄰國購買。

活下去成為新加坡立國之本,新加坡缺乏自然資源,李光耀定下策略:傾舉國之力開放招商。

他發動國民綠化城市,改善環境,從各國移植熱帶植物,比如野生肉桂樹。總理掃地的照片頻登報紙,新加坡窮盡所能給訪客留下印象。

城市之外,新加坡改建了一片鱷魚出沒的荒草沼澤,命名裕廊工業區。李光耀和幕僚則化身推銷員,滿世界招商。

他們奔走在歐美的摩天大廈,許多企業連新加坡在哪都不清楚。李光耀隨身帶著地球儀,努力展示南洋中微小的點。

跨國企業興趣不足,新加坡豪賭承諾:8年內不能收回3倍或4倍投資的利潤,新加坡願加價6%。回購股份。

惠普和通用電氣相繼進駐新加坡。此後,成衣、紡織、玩具等企業開進工業園,煉油廠和鋼廠也開始轟鳴運轉。

開放後8年,新加坡年均GDP增長12.7%。當初拋棄他們的馬來西亞人,蜂擁到這彈丸之地打工。

這個奇蹟故事的內核,是靈動務實。

新加坡根據國情不斷調整施政,細到統一全國空調溫度,不浪費每滴雨水,以及不修自行車道。李光耀說,熱帶騎車上班影響工作效率

新加坡人將其稱為精細管理,李光耀說:

我們的生存原則很簡單,新加坡必須比本區域其他國家更有組織和效率。

財政富裕之後,新加坡傾盡全力發展教育,全民普及英文,並設立國家獎學金,鼓勵青年去已開發國家留學。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夜談時他問李光耀:中國要改革、要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李光耀回答是教育。他稱打破思想桎梏後,中國會發展很快。

那次考察,老人在裕廊鎮山頂種下一顆蘋果樹,並遠望裕廊工業區。樓宇憧憧,上方蒸騰著熱浪。

歸國一個月後,報紙上登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

而在1992年那年奔騰南下的列車上,老人說:要向世界學習,特別要向新加坡學習,要做得比他們更好

「裕廊工業園」成為全國特區雛形,新加坡前副總理吳慶瑞則被聘為中國沿海開發區經濟顧問。

九十年代至今,大批中國官員前往新加坡學習考察,公積金制度、車牌拍賣均參考自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設立了「市長班」,而新加坡領導人稱,截至2015年,中國來培訓學習的官員已超5萬人。

培訓課業繁重,不及格需重修,休息日時,中國學員還會到大街小巷實地觀察。

新加坡從不掩飾和中國的淵源,街巷間常見條幅「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

2015年3月23日凌晨,李光耀病重去世,終年91歲。

葬禮日,新加坡暴雨,無數民眾依舊走上街頭送別。前排人收傘,方便後排觀瞻。

靈車緩緩駛過他一手打造的國度。新加坡已是全球第二貨櫃港,全球第三大商品中心交易中心,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

它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一助聽器市場,五分之一半導體市場,全球收益最高的十大藥物,有四種在新加坡生產。

當年李光耀宣布獨立時,新加坡國民人均500餘美元,辭世時為5萬餘美元,翻了一百倍。

而在他生前身後,爭議也從未停歇。

年輕人反感威權政治,討厭政府包辦,新加坡推行教育分流,小學考試便能決定終身。頂尖學生成長為社會精英,而更多人則成為技術工人。

年青一代在社交網絡上憤怒留言「他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得做什麼嗎?」

森嚴的社會等級,讓新加坡內卷摺疊。2012年,新加坡基尼係數為0.478,已超貧富差距警戒線。當年全球機構調查中,富裕國家裡新加坡民眾幸福感最低。

精英人士說著標準英文,開著蘭博基尼,能從電梯開進高層公寓。而底層人則擠在狹小的租賃組屋內,驅趕著來路不明的螞蟻蟑螂,共享著狹長走廊。

這個追求效率不養懶人的國度,沒有失業保險,沒有最低工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街頭巷角,隨處可見白髮滿頭卻依然工作的老人。

李光耀去世後,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英國記者沃爾頓稱,新加坡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不會比過去的50年更輕鬆。

然而新加坡人對此並不擔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稱:新加坡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調整

以賭場為例,李光耀曾稱「要開賭場,除非跨過我的屍體」,然而2010年,看到英國和瑞士開辦賭場後,他改口稱:世界已經改變,如果我們不變,我們就完了。

那年大年初一,新加坡撕掉貼了40年的禁賭封條,開辦聖淘沙賭場,博彩業每年帶來60億美元收入。

而被詬病已久的教育制度,也被提上改革日程,全面改革時間設在2024年。

聖淘沙的魚尾獅,聳立24年,曾是新加坡國家標誌,然而為了新規劃,政府仍下令拆除。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李光耀晚年說,新加坡從誕生起就要解決無數問題,所以要一直保持務實的頭腦。

2013年,他在最後一本書中,回憶起和鄧小平的那次見面。晚宴上,鄧小平祝賀他們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

李光耀回答說:

你們完全可以做得比我們更好,怎麼說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你們有的卻儘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

鄧小平沉默不語,李光耀接著寫道:

「他返回中國後,說服人民需要向世界開放經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始興旺的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中國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頭去。」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2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3933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