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在國會發表演說,內容涉及新加坡如何應對2019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如何為后冠病時代的生活做好準備。
防疫措施取得不錯成果 國人配合至關重要

李顯龍總理表示,新加坡經過八個月的巨大努力之後,2019冠狀病毒疫情已穩定下來;儘管應對措施有不足之處,但努力的成果讓大家有信心逐步和謹慎的重啟經濟和社會活動。當疫情來襲,政府的首要考量因素就是保護國人的生命,同時盡了最大努力控制疫情。
總理說,這幾個月來,新加坡動員了所有國家資源追蹤病例、進行冠病檢測、擴大醫療能力、處理客工宿舍問題,以及實施阻斷措施。根據醫療結果,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取得不錯成果。目前,新加坡的冠病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每天的社區感染新例也減少到少數,而需要住院的病患也少過100人。
儘管目前疫情已穩定 但我國不能放鬆警惕

李顯龍總理指出,2019冠狀病毒不會是新加坡面對的最後一次公共衛生危機;儘管目前疫情已穩定,但不能放鬆警惕。據報章的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受訪者對安全距離措施已感到疲憊。諷刺的是,當我們成功將病例控制在少數時,就有越多人質疑這些嚴厲措施的必要性。
總理說,他最近接到一名大學生的電郵,向他投訴說:我國在應對冠病方面,是全球反應最過度的國家之一。總理指出,冠狀病毒依然據具有很大的傳染性,這是不變的事實。新加坡採取了措施和加強了防禦能力,如果我們因為確診病例減少而放鬆措施,疫情就會捲土重來。
冠病疫情後需加強社會安全網

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需要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過後加強社會安全網,但卻不能無止盡地持續推行在疫情期間實施的緊急援助措施。新加坡政府在過去15年逐步加強社會安全網,除了幫助低收入家庭和陷入困境的人士,當局也擴大援助計劃,讓中收入家庭也能受惠。我國現在的社會援助撥款,已經是15年前的三倍。
不過,在冠病疫情來襲後,這些措施已不足夠,因此政府推出多項緊急援助計劃,而且還得動用儲備金來推出行這些措施。總理表示,在新常態下,經濟會有更多不確定性和動盪不安,同時也要面對人口老化和醫療開銷增加的長期趨勢,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人民的社會援助。
不少國際企業仍有意到我國投資或設立區域總部

儘管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但仍有不少國際企業有意到新加坡投資或設立區域總部。總理在國會辯論政府施政方針時透露,金融管理局和經濟發展局告訴他,有製藥公司計劃在新加坡設廠生產疫苗;一家專門提供大流行病風險保險的公司打算在本地營業;多家財富500企業因為其他地方的政治充滿不確定因素,考慮把區域總部遷移到我國;還有多家大型金融機構要擴大在我國的業務。這些企業都看準本區域的發展前景良好,因此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基地來開展工作。
同時,這些投資都會為國人創造良好的新工作,不過,要吸引外資,首先必須讓他們覺得新加坡歡迎他們,並允許他們引進所需的人才。這是因為新加坡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專業工程師和其他專才來滿足這類型的工作,這些企業的區域和全球總部也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滿足業務需求。總理說,一旦吸引這些公司進駐本地,就會有更多國人能利用他們所創造的機會,掌握技能和知識,並提升在職場的地位。
此外,本地企業也需要依賴外來人才以持續發展,中小企業也能通過他們取得在本地無法獲得的技能和知識。總理指出,新加坡不能因為面對外來壓力就不對外開放。如果讓外界認為新加坡是封閉且不歡迎外籍人才的國家,這將損害本國作為國際樞紐的聲譽,進而對人民不利。政府會調整政策來保障國人的工作,但在這同時,新加坡也必須對外展示我們擁有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自信。
不要懷疑害怕 我國經濟會再次繁榮

總理表示,同過往的危機,2019冠狀病毒疫情將讓國人越戰越勇,更加團結,並呼籲國人不要懷疑,不要害怕,新加坡的經濟會再次繁榮。
李總理在進行總結時提到,他近期接待了一名外賓,對方表示抵達樟宜機場時感到難過,因為那裡曾經那麼熱鬧且充滿活力,如今卻是死氣沉沉。李總理說,樟宜機場在1981年開幕時,那一代的國人都引以為傲,而多年來,我們擴大了第一搭客大廈,並增建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搭客大廈,把樟宜機場打造成最佳的機場,這裡也是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的家。我們隨後建立的星耀樟宜,也在阻斷措施期間暗淡了下來。「我們花了40年打造我們的機場和航空公司。隨著2019冠狀病毒來襲,一切都突然停滯了。」
但李總理指出,我們經歷過許多生死危機,新加坡就是在危機中而生,而我們也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經濟風暴。我們每一次都生存下來,並且越戰越勇。「我們應該抱著希望對抗冠病疫情,因為其中仍有一線希望。這個經歷將讓新一代國人更珍惜我們的所有以及我國的出眾之處。」如同過往的危機,冠病疫情將讓國人越戰越勇,更加團結。「不要懷疑,不要害怕,星耀樟宜會再次閃耀,樟宜機場會再次蓬勃,新加坡航空公司會再成為美妙的飛行方式,我們的經濟會再次繁榮,我們的子孫也將繼續邁向更公平、平等的社會。」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