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農曆新年,多了限制、約束,會不會也多了快樂?@世代記者找出這個農曆新年的陽光面,一起在限制中找到往年無法享受的自由,感覺烏雲背後的陽光,繼續相信:彩虹指日可待。

@撈起、圍爐,衛生加分
一大群人一起撈起、圍爐確實熱鬧,大部分人往年或許不會顧忌口沫橫飛以致細菌四濺,就算心有顧慮也有口難言。但自冠病暴發後,人們的衛生意識普遍提高,任何關於衛生和安全的困擾都能放心說出,也不必擔心別人說自己有潔癖或杞人憂天。
今年的新年聚餐除了一律使用公匙、公筷,還可點單人份魚生和單人鍋,讓人安心撈起,放心享用。準備起來或許較費心費時,但安心無價,可以放心和親友一起享用美味佳肴,費點功夫絕對值得。你或許已經發現:冠病暴發後,較少人感染流行病如流行性感冒,可見勤戴口罩,關注個人衛生有多重要。
記得:新年要快樂更要健康,健康被剝奪就難以快樂,所以即便不能一邊撈起一邊高喊吉祥話,也該慶幸至少能有一起同桌撈起的緣分,共同維護彼此的健康、安全。
@患難見真情
政府因擔心佳節期間冠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提高,在新年前收緊聚會和互訪限制。疫情下過年,每天最多能拜訪兩戶人家,所有住家單位每天最多只能招待八名訪客。要如何在限制下拜訪所有親戚朋友非常燒腦,一些較多人的新年例會索性取消。
突如其來的疫情破壞了新年的氣氛與計劃,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今年過年的聚會雖然減少,卻發現鄰居之間的互動多了,每次下廚都會與彼此分享美食。感情好的朋友也不忘送上祝福,早早約好年後的聚餐。也許是不再將聚會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才更清楚一些感情的難能可貴,哪些是我們想用心守護和經營的。
人情味的光輝能驅散冠病的陰霾,疫情下的農曆新年和生活依然可以好好過。人生漫長,健康是財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年拜。讓我們一起盼望疫情早日結束,期待下次的大聚會吧!
@體驗不同的拜年方式
拜年是華人傳統習俗,古時候小輩拜年時要向長者叩頭施禮,現代人則到訪親友家問候與互道祝福。今年的社交聚會雖有種種限制,但也催生更靈活的拜年方式,手機拜年、網絡拜年更大行其道。
通過網絡視訊,如使用WhatsApp群組視訊、面簿Messenger,或利用Zoom、Google Meet等視頻會議平台,不只讓遠在國外的遊子可以跟新加坡的家人保持聯繫,也讓同樣居住在島國,但因為疫情限制而無法參與多人實體聚會的親友,體驗非一般的拜年方式,例如與親友一同參與線上遊戲、線上KTV等有別以往的聚會活動。
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抖音短視頻社交應用近來成為拜年新寵。與身邊家人一同錄製過年小視頻,如一起說祝詞,再配上音樂唱一段賀年歌曲,甚至加上舞蹈動作,過程逗趣好玩。將視頻寄給無法相聚一堂的親友不但誠意十足,也能彰顯創意趣味。
@不必被親戚「審問」
念書時,親戚關心我們的考試成績,幾時畢業;畢業後,他們好奇我們的工作狀況,薪水高不高。單身時,親戚比我們還著急能否找到合適對象,想幫忙牽紅線;戀愛後,開始追問幾時要擺酒,打算請幾桌人。終於結婚了,親戚卻年年提醒我們能生就趁早生,不要等老了才悔不當初。沒想到寶寶出世後,親戚又關心起我們的育兒方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 雖然清楚這些問題都是親戚對我們的關愛,但這些問題猶如機關槍一樣「嘟嘟嘟嘟」,每年到親戚家拜年,椅子還沒有坐熱,「生命值」只剩一半。
今年因為防疫措施,氣氛肯定不如往年熱鬧,但能換來耳邊的寧靜也算難得的福氣。不過,話也不能說得太早,有些親戚有志有謀,已事先商量好每天輪班換一批人上門拜年(審問),有些一問一答的「戰場」 終究無法避開。既然躲不過,不如開心「迎戰」!
@工作應酬減少,私人時間增加
許多職場少不了應酬,特別是農曆新年期間,應酬可能多到難以招架,即便剝奪了私人時間也難以婉拒。但今年首次飛來「護身符」——根據人力部、職總與全國雇聯發表的聯合聲明:公司不應為職員舉辦撈起活動或新年聚餐,因為這些活動並非「工作相關」,因此一律禁辦。
換言之,往年迫不得已得出席的新年應酬,今年名正言順無法舉行,員工不用犧牲私人時間,也不必擔心因此得罪上司或客戶。職場上或許無可避免碰上難以相處/不想多見的人,但為了五斗米難免折腰,明明是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卻無法理直氣壯拒絕參與。
一年一度的佳節原本就該和最親近的人度過,往年應酬是身不由己,今年公私分明是理所當然。難得能把時間留給最重要最想見的人,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電子紅包新奇好玩
今年可以收到兩種紅包。一、可以壓枕的傳統紅包;二、可以直接入帳的電子紅包。身邊收到的紅包各式各樣,二維碼紅包、PayNow紅包、微信紅包…… 這幾年用微信「搶紅包」的風氣漸長,不見得就讓傳統紅包失去價值。各大銀行也鼓勵大家分發電子紅包,換一個方式發壓歲錢其實也挺新鮮,小金額的紅包可以群發,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搶紅包的樂趣還挺多,好比微信紅包:一人發,大家搶。各自搶到的金額全是隨機的,有的幾分錢,有的幾十塊。獨占鰲頭的金主又可以再發紅包,讓大家多搶幾輪。
傳統紅包,圖個吉利。如今的電子紅包,圖個樂趣。作為新年的餘興節目,挺有互動感,尤其是家裡有長者小孩,手把手地教他們用手機發紅包,有時發錯了、搶錯了,更是歡笑連連,這樣的樂趣在平日裡不多見。
@放心請吃閉門羹
有些朋友平時不好客,每逢新春過年其實承受不小壓力,不過今年因有八人限制,親戚來訪前請他們提前通知、預約,一旦超額其他人就理所當然要吃閉門羹了。
過年聚會的人數比往年少得多,雖然有些冷清,但也少了一些忙碌。現代都市生活步伐太快,以致每個人都希望在過年放假期間喘一口氣,尤其是給自己留一些關照家人的時間,格外珍貴。
人數有了限制,過年聚會也可以雅致一點。尤其到了初二、初三之後,來串門的親戚少了,朋友相聚飲茶聊天在八人以內,其實更有一種文化沙龍的氛圍。或許傳統的過年方式更為熱鬧,但對於新一代都市人來說,疫情催生出來的「閉門羹」,無疑也開闢一個屬於自己和家人的空間。
記者:卞和 陳映蓁 孫慧紋 蔡瑋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