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的不斷升級給長期以來推動全球合作的科技領域帶來了陣陣寒意。作為一個小小的島國,新加坡正努力在這場對峙中發揮獨特作用,展示其在推動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合作的優勢。
維持這種平衡並不容易。新加坡與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均保持著友好往來,但同時也不得不與雙方的民族主義勢力作鬥爭。
這種情形下,人工智慧成了一項測試盒,能夠反映出不同國家如何參與到新興的科技浪潮。
當前,中國和美國主導著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新的擔憂——其他國家可能無法從中分得一杯羹,在規則制定方面也沒有話語權。
新加坡政府將在2020年之前投資5億新元(約3.6億美元)以推動人工智慧和其他數位技術產業的發展,並推出支持人工智慧研究的優惠政策,以吸引中美兩國公司入駐新加坡。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參與了相關話題的討論,並提出了一個人工智慧監管模式的倫理框架。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S.Iswaran)在2019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參與人工智慧發展相關話題討論(圖片:世界經濟論壇)
「新加坡大有可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盧耀群表示,「在人工智慧領域,新加坡的技術實力的確無法與中國和美國匹敵,但可以在某些特定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比如利用地緣優勢,提供一個國際化合作的平台。」
易華仁部長在彭博主辦的「比你想像更快」(Sooner Than You Think)科技研討會上詳細闡述新加坡的願景。在他的主持下,來自微軟、IBM、淡馬錫控股、中國人工智慧先驅商湯科技、東南亞領先的科技初創企業Grab以及印尼的共享出行服務商Go-Jek的相關人士均參與了研討。
新加坡長期以來保持中立立場。這裡擁有解決國際爭端的平台——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和新加坡國際商事法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今年8月的演講中表示,當前形勢下,新加坡將保持中立,不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
作為一個擁有56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富足的新加坡不會放過未來經濟發展的任何機會。
新加坡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兼工作組織,研究人工智慧的各個方面。最近,新加坡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向阿里巴巴集團授予了一項人工智慧專利——這一速度創下了新的記錄,也凸顯了新加坡全速前進的決心。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副總裁兼首席智慧財產權法務官白建民(Benjamin Bai)在新加坡知識產權署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新加坡在我們迅速進入目標市場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儘管如此,對於新加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前景,依然不乏懷疑的聲音。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認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動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建設,但與巨頭相比,它們的努力依然微不足道。
「除非新加坡能夠聯合整個東協,成為整個區域所認同的人工智慧領導者和提供者,否則它的努力不及中國或美國的一小部分,」李開復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於吸引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司。
阿里巴巴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家中國境外的聯合研究機構,Salesforce則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研發總部之外,選擇新加坡開設了首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連同之前新加坡管理大學的人工智慧和數據管理中心,這一名單還在不斷增加。
在貿易戰火引發衝突不斷的時代,新加坡在各國間發揮著中立調節作用。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投資了總部位於加拿大蒙特婁的人工智慧公司Element AI Inc.,Element AI在2017年募集了1.02億美元的新資金後,於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
盧耀群教授表示,「貿易爭端的結果很難預料,但新加坡關注的焦點應該是科技,而非地緣政治。」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Bloomberg,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Singapore Tries to Find Its Own Path in Clash of AI Superpowers
作者:Yoolim Lee
翻譯:李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