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想寫寫2008年經濟危機下的新加坡,但是那年我剛剛上大學實在是沒啥印象,最近和老闆聊了聊,查了點資料,有點感覺了。
Citibank,目前股價45.52美元,當年一度跌到1美元:

AIG可能大家不熟悉,它有一間子公司叫AIA,友邦保險。當年也是差點破產,新加坡排隊退保:

擁車證,全球最貴的鐵皮,剛剛過去的三月價格還在三萬新幣以上。08年這個價格,2元,都不夠鐵皮的加工費:

再看看2008年的房價,更刺激:

從07年開始房價迅速上漲,到08年第二季度的時候指數上漲了25點,然後就是雷曼兄弟破產,恐慌情緒迅速擴散,到09年第二季度指數下跌了25點。緊接著大家開始冷靜下來,經濟也很快好轉,到10年的二季度就回補並反超了08年的水平。
宏觀的數據很單調無趣,來點微觀的大家感受下: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單元號我拿掉了。
第一次交易,07年的1月尾從開發商手裡買下新房。
第二次交易,07年初也是市場最瘋狂的時候,僅僅14天,賺了35萬新幣。
第三次交易,新買家也沒拿多久,大概四個月馬上轉手賣了,賺了26萬新幣。
第四次交易,08年底,市場差不多最底部割肉,虧了88萬新幣。
到這個時候,房子其實都還沒建好。
最後看看2016年,房子賣了360萬,比之前都高。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目前真的算不上危機,金融系統依然穩定,各大企業雖然損失慘重但還能維持,最重要的是沒有恐慌情緒,甚至都在偷偷等著抄底。
未來怎麼樣我也實在不清楚,也許疫情很快過去,到了八九月份世界又開始歲月靜好,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大波報復性上漲;也許封城造成的影響慢慢發酵,從實體企業向金融系統傳遞,然後來一兩個世界500強破產祭旗,宣告新一輪大蕭條開始。
都有可能,做預言是經濟學家的事,我真不行。
但是新加坡的房價哪怕在第二種情況下也不會大幅度下跌,08年的暴漲暴跌的情況不可能會重演。至於為什麼我得再整理下資料,再捋一下邏輯,爭取明天搞出來,今天主要是看個樂大家開心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