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乘坐濱海市區線地鐵時,不妨注意腳下是否有特別的繪畫圖案,這些五顏六色的藝術作品由弱勢團體受益者和本地青年藝術家共同創作,讓搭客的乘車體驗增添樂趣和色彩。
由國家藝術理事會發起的青年藝術節「鬧吧!新加坡」(Noise Singapore)今年與Band of Doodlers(簡稱BOD)攜手舉辦Noise Local Motif 2019,讓本地青年跟畫家和藝術家合作,學習藝術創作。
一名BOD導師帶領五六名青年藝術家組成一組,與指定的弱勢團體合作,各組接著利用指定的顏色和材料,完成多幅大型繪畫。青年藝術家也從受益者的畫中尋找靈感,完成自己的創作。

弱勢團體受益者同青年藝術家創作的繪畫作品在濱海市區線地鐵列車內展出,他們昨天也受邀乘搭地鐵,欣賞其他參與者的作品。(嚴宣融攝)
市區線兩列車
展出30多件作品
這項計劃用兩個月完成,從昨天起至4月19日,超過30件作品在市區線兩列地鐵車廂內展出。
其中一名導師林達峰(25歲)帶領其他青年跟社會企業Glyph Concepts合作,讓低收入家庭的中學生接觸藝術。
他指出,團隊一開始就決定要以「生物」為主題,但不想限制學生的想像力,因此僅提供一大張白紙和畫具,讓他們自由發揮。「學生一開始都顯得拘謹,不過他們很有想法和創意。團隊之後將他們畫的狐狸、電視機和外星人等天馬行空和稀奇古怪的圖案,連同青年藝術家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最後形成一幅特別的作品。」
Glyph青年培訓員林思慧(22歲)指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平時較少機會學習繪畫或接觸藝術,因此這項計劃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同外界交流,同時學習基本繪畫技巧。
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昨天同多名導師、青年藝術家和弱勢團體受益者一同乘搭地鐵,欣賞這些藝術作品。
他在受訪時指出,藝術應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項計劃提供一個公共平台展示藝術家和特需者的作品,並讓成千上萬名乘客欣賞不同的藝術風貌。「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這類合作項目,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