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總會在一些小販中心、工廠和德士站,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們忙碌的身影。長期生活在新加坡的小夥伴肯定是見怪不怪了,畢竟也算是政府促進再就業嘛,不過今天的一條新聞,卻在網上引發了網友的巨大爭議……
拄拐杖的「老司機」
一切還要從今天在網上的瘋傳的照片說起,照片的背景是座加油站,只見一位手拄著拐杖,腳步明顯遲緩的老人,艱難地挪動著步伐,緩緩地向一輛紅色德士走去。
萬事通當時心想, 不就是一位老人乘客嘛~可能生活太平靜,網友生活有點枯燥,都圍觀這個幹啥。

然而!隨著老人越來越靠近德士,令人大吃一驚的事情發生了, 老人竟然緩緩地坐進了駕駛位置。萬事通很難相信眼前的這一幕, 走路都費勁,滿頭花白的老人,居然是位德士司機?!

瞭解新加坡的小夥伴都知道,新加坡政府是在2012年6月將 德士司機退休年齡從73歲調高至75歲。而且本地有 超過3萬3300名德士司機都是60歲以上的「老司機」。
萬事通努力平復著被揪起來的心臟:政府是會把關司機的,這樣的高齡,開車技術肯定有過硬之處,不用擔心、不用擔心……
誰成想,老人駕駛的這輛紅色巴士剛出加油站,就發生了車禍。事故原因從照片看,應該是 老人沒有及時剎車,導致追尾了前車。

我們的安全
誰來買單
前車車主表示:看這位老人腿腳不方便,蹣跚下車的場景,再大的氣也沒有了, 畢竟是弱勢群體,生活不容易。這樣的善良,妥妥在網上圈了一票粉絲。
大家紛紛表示:「車主很善良,老人也不容易,不用趕盡殺絕」、「 老師傅盡自己的能力謀生,不依靠別人自力更生的精神讓人欽佩」、「新加坡德士上路,不會根據司機年齡劃分車道,說明 大家都是公平的,一般人也不能保證自己就不會發生意外」。
就像硬幣必然有兩面一樣,另一部分網友則表示:「政府想照顧老人,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司機駕車, 我們的安全誰來買單呢」、「我經常打車出行,每次被老人搭載都會心有餘悸,無奈政府鼓勵, 感覺自己某些權力被剝奪了」……

政府:不能怪老人
其實此類的爭議, 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早前時候,陸路交通管理局條例就有規定:
50歲以下司機, 每3年更新德士執照時,必須出示體檢合格證明。
50至65歲司機, 每兩年必須接受體檢並合格。
65歲以上司機, 每一年必須接受體檢並合格。
70歲時,司機必須通過 特別體檢,確保依然適合繼續駕德士。之後每年(71和72歲時)都必須接受體檢並合格。
也就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司機需要不停地增加體檢專案、縮短時間以確保駕車安全,直至自己75歲。

而且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曾公開了一份資料,截至到今年2月,本地德士執照持有者當中,30歲至39歲的僅7.6%;40歲至59歲的執照持有者占了59%;60歲至74歲的占33.4%。

可見,75歲以上的老人比重其實並不多,而且 其中一半沒有開德士了,所以不能把事故原因都推到老人身上。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萬事通是覺得,老人再就業,我們應該支持。不過在職業考量上,需要政府再評估一下。 畢竟在食閣做工和在公路上開車,危險指數是不一樣。我們簡單做個小調查吧, 投出你的一票,快來看看多少人的想法和你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