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茶攤從街頭「登堂入室」 這一路經歷了什麼?

路過印度茶攤推車的你,有沒有想過定格片刻體會一下他們經歷過的歷史變革?
1972年,當時的環境部計劃要在14年內建設108個小販中心,以保持市容整潔以及環境衛生。政府也通過法律禁止小販在街頭擺攤,所有商販必須領取執照到小販中心經營。
城市重建後,印度茶攤都被分配到小販或熟食中心,但偶爾在一些工地還可以見到他們的蹤影,這些工地茶水檔須獲得建築商的許可,才能在那裡擺攤經營。當一處建築工程完成後,攤販就得移到另一處工地做生意。
在熟食或小販中心的印度茶攤不僅用傳統方法泡製加了香粉和色粉的洋茶,還有新的突破,不但售賣各式糕餅,也賣香菸和汽水。
印度茶攤桌子上就擺放著不同汽水,透明柜子里也有香菸。熟食或小販中心能遮風擋雨,也有自來水供應,經營環境比街邊更舒適。
如今街邊的印度茶攤已經不僅僅是清涼解渴的歇腳亭,更是帶著文化印記的歷史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