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所認知,房子不僅僅是個住所, 也能作為保值資產與傳承給下一代給孩子的一份愛的「禮物」。而新加坡的房產憑著穩定攀升的房價市場以及免交巨額的遺產稅一直都吸引著受富豪們前來置產。
雖然最新的降溫措施的高額的外國買家印花稅(60%)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其實父母們還是可以通過信託買房給小孩來保障財富安全的傳承。

本篇將帶大家了解什麼是信託買房,為何用信託的架構來買房給小孩以及其實際的影響。

什麼是信託買房?
信託買房,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特殊的房產管理方式。
房產持有人以信用的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不直接把產權交給受益人,而轉交委託給受託人(信託公司,銀行或個人), 讓受託人按照法律協議為受益人進行管理及資產分配,以保障房產的安全與受益最大化。
信託買房一般涉及三方當事人,即委託人(Settlor),受託人(Trustee),以及收益人(Beneficiary)。在新加坡信託買房的架構下,委託人和受託人也可以是同一個人。

信託買房的法律流程
信託是在以下情況下設立的:
在委託人(建立信託的人)和受託人(管理信託的人,也可以是委託人)之間簽署信託契約,並將房產轉移到信託中。而在執行房產信託契約時,委託人必須決定信託的關鍵條款,其中包括:
誰是最終的受益人
誰將被任命為信託的受託人
受託人的義務,例如:
管理房產,其中包括出租以及支付相關物業與稅費。需要注意的是:
1)通常信託都會有一個獨立銀行帳戶,把房產收益所得和支出都在該帳戶上進行,帳戶中的錢需用在對受益人有益的地方,比如交學費、保險費等。受託人是不可隨意挪用的。
2)如果有打算在受益人成年(21歲)之前就出售房產,那麼就必須設立2個受託人。
為什麼要透過信託買房給小孩?
1 房產受到保護
信託架構起到財產保護的作用。打個比方,當父母(委託人)為其孩子(受益人)提前以信託的方式購買房產長達三年以上, 若是父母面臨著破產的危機,那麼父母的任何個人債權人都無權索要信託房產來償還父母欠他們的任何債務。同樣的,夫妻也不能因為離婚來爭奪房產,因為信託保障了房產的擁有權已屬於孩子而不能算在夫妻共同財產之內。

2 省稅
此外,如果孩子有美國公民及綠卡身份,那麼就可以在孩子未滿21歲時通過信託買房給孩子從而節省一大筆印花稅(ABSD)!原因是新加坡與美國之間存在一項自由貿易協定(FTA)。根據該協定,美國公民在新加坡購房可以享受與新加坡公民相同的待遇!除了美國,還有冰島、挪威、瑞士或列支敦斯登的公民也能擁有相同的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的投資者不允許購買新加坡的政府組屋HDB。

除此之外,如果信託房產擁有出租的收入,孩子可以根據信託契約享有信託收入的份額,而孩子的信託收入份額將按照他們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率進行評估。因此,對父母也就不需要再繳納所得稅。與此同時,這些孩子也將獲得與作為居民個人的納稅人相同的免稅和優惠待遇。
信託買房需注意事項
父母必須擁有充裕的資金,信託買房只能接受全額付款而銀行銀行也不會為購買信託房產的父母提供貸款。此外,父母也必須先支付65%的印花稅,然後在信託文件執行起的六個月內向稅務局(IRAS)完成申請。
只要信託一旦成立,父母不能隨意支配房產收益,因為在法律上房產完全是屬於孩子。父母只能在孩子未滿21歲之前作為信託管理人,去執行信託文書中的條款,以孩子的利益管理房產,其中包括出租或出售等行為。而當孩子年滿21歲後,房產可以正式轉到其名下,孩子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對房產或財產進行處理。
總結
總的來說,在基於FTA的協議下,許多有美國國籍孩子(未成年)的父母能通過信託的方式,以孩子的名義買房,讓孩子更早入場房地產市場,享受地產升值帶來的福利。
而父母利用信託買房給孩子不但能省下可觀的稅務,更能留愛不留債的把自己辛苦打拚的資產安全的傳承給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