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享用香濃的咖啡,一邊欣賞周圍東跑西竄的小動物,待它們懶洋洋地躺在腳邊,就伸手摸摸它們或一同自拍留念……
以上場景既不是動物園,也不是寵物主人在家中和它們玩耍的情景,而是近幾年在世界各地興起的寵物咖啡館。
全球首個以寵物為主題的咖啡館,是1998年在台灣開業的一家貓咪咖啡館。這種經營概念之所以新穎,是因在許多城市裡,人們並沒有太多機會和非馴養動物互動。
據悉,寵物咖啡館雖然在歐美國家也找得到,在亞洲卻似乎比較受歡迎,其中以日本、韓國或中國大陸等較常見。
寵物咖啡館最初僅以貓狗為主題,後來轉變為讓人們與野生動物物種近距離接觸的空間,訪客踏入咖啡館裡就像參觀旅遊景點,逗留許久不捨得離開。
然而,這個看似非一般的「動物世界」,卻屢次有業者陷入爭議。
韓國立法要求業者註冊為動物園
在韓國,寵物咖啡館是從2010年代才開始流行起來。

韓國寵物咖啡館除了是獨特的約會好去處,也是許多顧客舒緩壓力的好方法。圖為韓國一家綿養咖啡館。(網際網路)
當地經營者「主打」的寵物種類繁多,包括綿羊和浣熊等,一家位於首爾弘大區的咖啡館,更展示刺蝟、蛇、雪貂等超過40種動物。
韓國寵物咖啡館除了是獨特的約會好去處,也是許多顧客舒緩壓力的好方法。
一名經常光顧綿羊咖啡館的居民說:
「當你看到動物無辜的模樣,你心中所有的怨氣都消失了……綿羊看起來很輕鬆,我(感染到這種氣息後)也一樣。」
寵物咖啡館在韓國爆紅後,商家的收益也相當可觀。
韓國一家寵物商業諮詢公司估計,以狗狗咖啡館為例,創業成本最少要4萬美元(約5萬3300元),但每個月的利潤可高達1萬5000美元(約2萬新元)。

輿論認為,寵物咖啡館的動物長期生活在窄小的空間裡、訪客和它們接觸並不斷撫摸,會給它們帶來壓力。(韓國時報)
但是,隨著韓國寵物咖啡館日益增加,坊間的批評也不斷湧現。
輿論認為,這些動物得長期生活在窄小的空間裡、訪客和它們接觸、不停撫摸,也給它們帶來壓力。
此外,訪客如果喂食這些動物,也會使它們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因而出現健康問題。動物是否得到足夠護理的問題,同樣引起關注。
韓國政府針對寵物咖啡館業者制定的新條例,剛在上個月生效。
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正法案下,只有正式註冊為動物園或水族館的設施,才獲准展示野生動物。現有寵物咖啡館業者必須在四年內註冊,否則就得關閉。

韓國現有寵物咖啡館業者必須在四年內註冊,否則就得關閉。(網際網路)
法令給予業者四年時間註冊,目的是儘量避免打算停業的業者遺棄動物,但有業者仍不知該繼續營業,或是「轉型」向當局註冊。
有業者直言,法律禁止經營寵物咖啡館,但並未提供任何處置動物的替代方案。
另外,學者指出,新法令反映出韓國政府越發關注國內展示和出售危險動物的事件,也意味著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越來越大。
引入受管制物種 還讓寵物染色「整形」
另一邊廂,有研究發現,日本約六成的寵物咖啡館飼養受國際貿易法限制的外來物種(exotic species)。
研究指出,截至2019年,日本這類咖啡館就有137家,共展示419個品種及3793隻動物。
其中,這些咖啡館最常引進的動物為四趾刺蝟,日本共有55家店面找得到這隻小動物,其次為穀倉貓頭鷹和北方白臉貓頭鷹。

研究發現,日本約六成的寵物咖啡館飼養受國際貿易法限制的外來物種。(網際網路)
寵物咖啡館在日本掀起的潮流,令人不禁擔憂這些野生動物的保育工作會受到威脅,還可能會增加動物傳播疾病的風險。
幾年前,有中國寵物咖啡館業者則因讓動物「整形」而引發爭議。
相信是為搭上熊貓熱潮,成都一家寵物咖啡館在2019年開業時,飼養六隻「熊貓」。
但仔細一看,這些熊貓其實是染色的松獅犬。咖啡館老闆也坦承,他使用的染料是從日本進口,還聘請專業工作人員為狗狗「上色」。
整形後的松獅犬乍看挺可愛,也引來大批公眾慕名而來,但有獸醫擔心,這麼做會影響到狗兒的皮膚和毛皮。

幾年前,成都一家寵物咖啡館把松獅犬染色成熊貓。(網上截圖)標榜「歡迎寵物光臨」 才是可持續經營模式?
把寵物和野生動物當成賺錢工具,道德與利益該如何衡量,只能說業者和愛護動物人士心中都有不同的一把尺。
話雖如此,也不是每家經營寵物咖啡館的商家,動機都不單純。
一些業者開設寵物咖啡館,以收留流浪動物,訪客既能跟小動物玩耍,也為動物提供棲身之所,一舉兩得。
新加坡的一些咖啡館則標榜歡迎寵物光臨(pet-friendly),主人帶著寵物一起到咖啡館用餐,和其他寵物互動,成了寵物飼主相聚與交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