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簡稱MOH)擬推出一種新的非盈利私營急症醫院模式,並邀請私營醫療運營商參與該模式的行業諮詢。MOH在1月8日的一項聲明中說:新的模式旨在為希望在私人醫療保健領域尋求護理的新加坡人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增加新加坡公共和私人醫療保健部門的急症病床容量,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導致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不斷增長的挑戰。

圖源:ST
01 新加坡現有的急症醫院情況
截至 2022 年,新加坡擁有 19 家急症醫院,專注於治療和手術,其中 10 家公立醫院,9 家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按照病床等級分為 A、B1、B2 和 C 四個等級,A 等級病房為單人間,不享有政府補貼,B1 等級病房為四人間,享有 20% 的政府補貼,B2 等級病房為六人間,享有 50% 至 65% 的政府補貼,C 等級病房為九人間,享有 65% 至 80% 的政府補貼。
私立醫院的病床等級和收費標準由各自的醫院決定,一般高於公立醫院,不享有政府補貼。

圖源:雅虎
安微尼亞山醫院是目前新加坡唯一一家私立非營利急症醫院,該醫院由天主教會創辦於 1961 年,其每年的盈餘將用於醫院的開發和升級,支持阿西西臨終關懷醫院及其社區外展活動。該醫院提供 A、B1 和 B2 三個等級的病床,其收費標準與公立醫院相當,但不享有政府補貼。該醫院還將教牧關懷等元素引入到醫療保健中,為患者提供身心靈的護理。
02 新模式的特點和目標
新的非營利性私人急症醫院模式的特點是,利潤不會分配給股東,而是再投資於醫院,或用於慈善和其他非營利活動。該模式還旨在為患者提供適當且負擔得起的護理(強調成本效益和價值),並主要側重於為新加坡居民提供服務,此外還提供一些補貼的急症床位容量。
新模式的目標是:
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的醫療保健選擇,滿足不同的需求和偏好;
增加急症病床的供應,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提高醫療保健系統的韌性;
促進醫療保健創新,引入新的商業模式,提高醫療保健質量和效率;
保持醫療保健的可持續性,控制醫療保健成本的增長,保護患者的利益。
03 行業諮詢的流程和內容
衛生部表示,行業諮詢的參與者將被邀請就擬議的急症醫院要求提供反饋,並就如何實現新醫院模式的關鍵目標提出想法。衛生部將在諮詢結束後,根據收到的反饋,制定最終的急症醫院要求,並向參與者提供更多細節和登記信息。

圖源:雅虎
行業諮詢的內容包括:
急症醫院的服務範圍和水平,包括病床類型、專科服務、醫療技術和設備等;
急症醫院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包括非營利性質、再投資機制、治理結構、財務報告和審計等;
急症醫院的收費標準和補貼政策,包括病床費、手術費、藥品費、醫療保險和公積金的適用性等;
急症醫院的選址和建設條件,包括土地分配、建築設計、環境影響、項目進度和成本等。
行業諮詢於 1 月至 4 月舉行,登記截止日期為 1 月 21 日,有興趣的私人醫療運營商可以在 go.gov.sg/ptehospconsult 上登記。
04 新模式的意義和挑戰
新加坡非營利急症醫院模式的推出,是新加坡醫療保健體系不斷創新和改革的一個例證,該模式有利於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的醫療保健選擇,滿足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同時增加急症病床的供應,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提高醫療保健系統的韌性。
該模式也有利於促進醫療保健創新,引入新的商業模式,提高醫療保健質量和效率。此外,該模式還有利於保持醫療保健的可持續性,控制醫療保健成本的增長,保護患者的利益。
然而,該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風險,如:
如何確保非營利性質不會影響醫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以及如何監督和評估醫院的非營利表現和社會責任;
如何平衡醫院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合理地再投資於醫院或其他非營利活動,以避免資金的浪費或挪用;
如何與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和競爭關係,以及如何避免重複建設或資源的浪費;
如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醫療人才,以及如何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以激勵醫院的發展和創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和風險,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和實施新模式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和訴求,制定合理的規範和標準,建立有效的監管和評估機制,以確保新模式的順利運行和持續改進。
新加坡非營利急症醫院模式是新加坡醫療保健體系的一個重要創新,它體現了新加坡政府在醫療保健領域的超級理性主義思維,即強調個人責任,利用分級診療制度提高效率,儘可能發揮市場的能動作用,同時為社會底層群體提供必要的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