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牛搶購熱門演出門票再高價倒賣的現象在新加坡越來越嚴重,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在2024年前五個月就接獲了65起相關投訴,相比2023全年的18起大幅增加,為了遏制這一現象,新加坡消協在今年6月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以探討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圖源:FACEBOOK
黃牛倒賣門票的現象在新加坡越來越猖獗,不少熱門演出的門票被黃牛炒到高價,今年初泰勒在本地的演唱會一票難求,原價約300元的門票,在網上轉售時價格漲了五倍,賣出1500元高價;5月,冰島爵士歌手林冰的演唱會門票10分鐘內售罄,原價98元的門票,在網上以500元轉售,這種現象十之八九都是黃牛從中作梗。
非法黃牛極大的破壞了票務市場
以今年10月開唱的周杰倫「嘉年華2024」世界巡迴演唱會為例,在5月29日公開售票的一個多月前,包括Carousell、Telegram、小紅書等平台上早已有人開始售票。黃牛提供的售票服務相當完善,會根據買家的預算來提供不同座位的門票,周杰倫演唱會原價398元的Cat 1門票會依據座位是否靠前來定價,以原價兩倍到15倍的價格轉售,第一排中間位置的票價高達6000元,比該區域隨機座位的原價700元高出逾10倍。
除了頗具規模的職業黃牛,本地也有不少人為了賺些外快而充當黃牛。兼職做黃牛的傑克說,自己從小學時就開始倒賣球鞋,通過原價購入、高價賣出的方式賺錢,後來開始嘗試轉售活動門票。

圖源:FACEBOOK
傑克回憶道,近期獲利最高的是泰勒絲演唱會,自己共轉售了三張門票,每張門票的純利潤高達800元,共賺了2400元。傑克平時是使用一套專業的搶票機器人程式在網上進行自動搶票,在轉售門票時,他傾向於線上交易,不僅方便快捷,也保障自己的安全。
除非買家堅持當面交易且願意出高價,他才會考慮線下交易。至於如何說服對方買票,傑克說,多數選擇購買門票的都是明星的粉絲,自己通常會告訴對方,「反正你是他(她)的粉絲,你自己愛看不看」。多數買家會對這樣的態度更加信服,貨比三家找不到票後,通常會再來詢問,成交率很高。
在今年消協收到的65起投訴中,大多涉及消費者通過轉售商或未經授權的銷售商購票卻未拿到門票的問題,由此可見,粉絲願意花大價錢向黃牛買票,不但助長了黃牛活動,也衍生出不少詐騙案件。
新加坡將持續打擊黃牛倒賣
消協中央委員會會員兼教育小組組長伍修宏說,黃牛炒票情況猖獗,消協希望當局能夠立法來避免情況加劇。他以日本和澳大利亞為例,日本禁止以商業目的轉售門票,違例者可能面臨監禁或罰款;在澳大利亞,門票轉售價格不得超過原價加上交易成本的10%,轉售廣告上也須註明原價。除了部分國家對門票溢價有嚴格規定,不少國家包括美國則通過立法禁止使用機器人或者其他軟體購買活動門票。

圖源:CNA
消協在今年6月成立委員會,將參考其他國家的措施,研究出可行方案後,將向政府建議通過立法遏制這一亂象。針對如何杜絕黃牛倒賣門票的措施,其中討論最多的是實名註冊和動態定價,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且未必行之有效。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分析與運營系副教授胡震禹認為,動態定價早已廣泛應用於機票售賣,它能夠更好地幫助賣家把控價格,賺取利潤。
若演唱會採用動態定價,有機會實現主辦方與消費者的雙贏。願意花高價卻搶不到門票的粉絲,可以利用這樣的機制買到票;但這也許會損害另一部分消費者的利益,那些只願意在規定價格內購票的買家就可能買不到票。另一方面,動態定價未必能杜絕黃牛,在市場需求高、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動態定價機制很可能導致票價不降反升,讓一開始就囤票的黃牛獲利。
實名註冊或可幫助杜絕黃牛,但在演出現場驗證門票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動態定價雖然可能會幫助主辦方和消費者達到雙贏,但未必能從根本上杜絕黃牛。動態定價是根據市場需求,在不同時段以不同價格將產品銷售給不同消費群體。
若想遏制黃牛,動態定價可能不是好方法,實名註冊會更加有效。實名註冊購買門票的演唱會,消費者在入場前必須提供身份證明進行核實,這樣一來,黃牛票就難以轉賣出去,但是場地方和主辦方必須考慮如何在入場者眾多的情況下核實身份、驗證門票,尤其是大型演出期間,如何管控人流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