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菽婷第一次親手製作黃梨酥,送給親愛的媽媽。

陳椿枚精心準備要送給女兒的蜜蜂窩。
(峇株巴轄10日訊)「暫時回不了家,就讓親手製作的年餅,陪你過年!」
冠病疫情籠罩,遊子今年無法返鄉與家人團圓過年,一對分隔馬新兩地的母女,在新年前各自手作「愛心年餅」後郵寄給對方,傳遞滿滿的祝福心意。
《星洲日報》與《聯合早報》聯辦活動
《星洲日報》與新加坡華文報章《聯合早報》聯辦「好想回家過個年」活動,選出分隔馬新兩地的3戶家庭,協助他們互相郵寄承載著濃濃思念的「愛心包裹」。
來自峇株巴轄的陳椿枚(59歲,家庭主婦)與如今身在新加坡工作的女兒洪菽婷(29歲),是中選的3戶家庭之一,他們通過上述計劃互送了手作年餅與卡片。
陳椿枚原本想郵寄保健品給女兒,但因為寄送上的限制,她轉而製作女兒愛吃的年餅蜜蜂窩,讓女兒解解鄉愁;女兒洪菽婷則首次挑戰製作黃梨酥,作為送給媽媽的新年禮物。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日前見證了陳椿枚製作蜜蜂窩的過程,也將洪菽婷從新加坡送出的禮物,親自交到陳椿枚手上。
陳椿枚收到女兒親手製作的黃梨酥,驚喜之情溢於言表,試吃後更稱讚女兒做得不錯,與市面上賣的黃梨酥口感很像,給女兒打下99分的高分。
她說,每年過年前她製作年餅,女兒都會在旁幫忙,但不曾獨挑大樑製作年餅,因此今次能收到女兒親手製作的黃梨酥,她既驚喜又感動。

看著女兒小時候的可愛照片,令陳椿枚回憶起女兒小時候。

陳椿枚寫信叮嚀身在新加坡的女兒好好照顧自己。
陳椿枚:網絡發達
一家人還能常常通過視頻電話聊天
陳椿枚透露,她與丈夫育有5名孩子,女兒菽婷排行老四,從小個性外向獨立,她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到新加坡工作,至今已有約5年時間。
她說,菽婷以往幾乎每周都會回家,上次回家是在去年2月尾,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我國就落實行管令,女兒當時起就無法回家。
「當時她說等到情況平靜就能回來了,沒想到疫情越來越嚴重,現在要回來也不是那麼容易,我也不要她為了回家冒任何風險。」
她說,這麼久沒見到女兒,做父母的難免會擔心,還好現在網絡發達,一家人還能常常通過視頻電話聊天,緩解想念的心情。
「她和她二姐都在新加坡,今年是她們第一次沒回家過年,當然有點失落,但當下最重要還是照顧好自己,一家人平安健康最重要。」

蜜蜂窩材料與做法簡單,但烹炸過程卻很耗時。

新鮮出爐的蜜蜂窩香氣四溢,令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陳椿枚把香脆的蜜蜂窩小心翼翼地裝入罐中。

陳椿枚在裝滿蜜蜂窩的罐子上,貼上代表祝福的新年貼紙。
女兒愛吃蜜蜂窩
盼女兒在異鄉嘗到熟悉滋味
陳椿枚坦言,自己已有好幾年沒製作蜜蜂窩,但想到這是女兒愛吃的年餅,因此便又動手製作,希望女兒在異鄉也能嘗到熟悉的滋味,開心過年。
陳椿枚在製作蜜蜂窩時,也一邊回憶起往年準備迎接新年的情景,往年上巴剎、辦年貨、做年餅,都有女兒陪在身邊。
「她在家的時候,見到我要出門就會問我去哪裡,會陪我出門,有時會特別要求我煮某樣菜,煮的時候她會在旁邊看,但不知有沒有學到,哈哈!」
她也現場為記者示範烹煮女兒在新加坡心心念念的一道家常菜——醬油炒蛋,她說這道炒蛋很簡單,但女兒卻特別喜歡。

洪菽婷特別想念媽媽烹煮的醬油炒蛋。

手作的黃梨酥與手寫卡片,代表著洪菽婷對家人的想念與祝福。
洪菽婷:親手製作黃梨酥給媽媽品嘗
洪菽婷受訪時透露,由於今年無法回家過年,因此她決定親手製作黃梨酥給媽媽品嘗,希望媽媽會喜歡這份特製的禮物。
她說,媽媽幾乎每年過年都會親手製作黃梨酥,她往年會在旁充當「小助手」幫忙攪煮黃梨餡,而此次親手製作黃梨酥,她才真正體驗到其中的累,但看到成果很有滿足感。
提到媽媽寄去的「愛心包裹」,她直言,最觸動她的是媽媽親筆寫的信,因為印象中很少看到媽媽寫信,信中內容更是媽媽平時很少說出口的話。
「媽媽在信中對我說『家人都很愛你』,叮嚀我要好好照顧自己,真的讓我很感動。」
她感嘆,馬新只有一橋之隔,回家看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如今因為疫情關係,兩地的距離卻是「這麼近,那麼遠」,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那麼長時間沒回家。
「此刻最想和家人說的話,就是希望他們好好照顧自己,也想和家人說一聲『我愛你』。」

收到女兒寄來的手作黃梨酥與賀年卡,陳椿枚笑逐顏開。

陳椿枚嘗了女兒親手製作的黃梨酥,給女兒打了99分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