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風靡新加坡的中國「老乾媽」已「變味」,創始人股份清零、原料被換...
說起辣醬,「老乾媽」簡直是神話般的存在,特別是近幾年老乾媽在國外備受追捧,在國外被譯作「LaoGanMa」還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網站Gilt,並被譽為全球最頂級的辣醬,神壇地位又被捧高了幾層。
在新加坡也是備受追捧...好不誇張的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
不過...有些網友發現老乾媽不那麼好吃了?
而且從來不拍廣告的老乾媽居然拍出了相當憋足的廣告...看後讓人哭笑不得...
視頻連結:
廣告名為《擰開乾媽》,借用當下非常流行的rap,試圖藉由「夢想」這個話題打開年輕人的市場。
但不少網友認為,這支廣告無論是從創意,還是從歌曲不著調的節奏和不順口的文案來看,讓人感受到了尷尬。
...
這一切的背後都因為「老乾媽」銷量的下滑...
...

(圖:來源自網絡)
如今的「老乾媽」已經不是記憶中的「老乾媽」了!
這瓶辣醬的創始人是一位只上了三天學的農村婦女陶華碧,而她製作的這瓶辣醬,卻是家喻戶曉的。
據悉,「老乾媽」每天就要生產將近200多萬瓶,一天就要用掉將近4.5噸的辣椒。2016年,銷量突破了4.5億元的銷售額,產值直接增加超出了將近600倍。
但是,如今的「老乾媽」被爆原料已經被換,而其創始人陶華碧也將徹底的退出!

(圖:來源自網絡)
近幾年,老乾媽在國外備受追捧,甚至還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網站Gilt。


(圖:來源自網絡)
老乾媽的歷史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價格卻一直都在10元以下,可以說得上是非常「良心」了。
創始人陶華碧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不會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去賺國外人的錢!」。
這就是一個幾乎沒有讀過書的農村婦女說出來的話,她的這席話,的確也被她在國外實施了。據悉,一瓶280克的老乾媽辣醬,在中國賣到將近8元人民幣。但是,在美國的亞馬遜就要賣到3.9美元,摺合為人民幣大約在28元左右。

(圖:來源自網絡)
有了這麼好的業績,陶華碧的生活質量也是明顯有所上升,她出行的座駕是一輛定製版的賓利SUV,並且她的豪車都會配著很「厲害」的車牌號。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這些車牌號都是政府贈與她的,並不是她自己拍賣得到的。
陶華碧本人很低調,人們總是能看到她去一些很親民的麵館吃面。而她的穿著一直很樸素,樸素到一點也不像是是資產過億的企業家。

(圖:來源自網絡)
老乾媽辣椒醬和陶華碧一直都是「調味品行業的神話」,而陶華碧的勵志故事也為老乾媽辣醬積攢了良好口碑。
其中最出名的可謂就是「老乾媽」的「三不」原則了。
所謂的「三不」原則就是: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絕緣體」。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上市就是去騙錢,這種事我不幹!」
除此之外,陶華碧也不在大眾媒體上宣傳,幾乎不接受採訪,也不對自己的產品做任何廣告;她不促銷,不推銷,而是一心把心思都放在了產品上,才有了今天的「老乾媽」。
但近些年,陶華碧已經基本退出老乾媽的管理,老乾媽味道之變也被市場歸為是新任管理層的「鍋」。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6月之前,南明老乾媽的股東結構中,陶華碧占1%,大兒子李貴山持股49%,小兒子李輝持股50%。2014年之後,老乾媽股權再次變化,自然人李妙行持股51%,李貴山持股49%,陶華碧徹底從老乾媽退出。
陶華碧退出之後,李貴山負責銷售,李妙行負責生產;公開資料顯示,李妙行關聯公司5家,均為老乾媽系統的公司。
陶華碧大兒子李貴山涉獵則更廣,相關聯公司14個,是多家房地產和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股東。
「繼承者們」還能如陶華碧一般,長此以往的堅守「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一生做好一瓶醬嗎?
離開了陶華碧、換了管理層、變了味的老乾媽還能走多遠也成為行業內的普遍擔心。而也就是在陶華碧退出公司後的這幾年,民眾對「老乾媽」的評價第一次出現了不小的波瀾。關於味道變了、份量變小了、包裝不嚴實、漏油等一些列不好的評價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更甚的是一直保持「三不原則」的「老乾媽」也在此後幾年裡被媒體頻傳需求上市的新聞。

(圖:來源自網絡)
近幾年,有不少的供應商反映,老乾媽的主料辣椒已經發生了變化。而原因就是因為物價上漲,所以在2011年的時候,老乾媽就已經完全的將原先的貴州辣椒更換成了價格更加低廉的河南辣椒。
貴州辣椒在市面上的價格要比河南辣椒價格高上一倍,但是老乾媽又需要很多的辣椒原料,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製作的成本。
2015年《商界》雜誌發布了一篇關於老乾媽把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的報道:
從中可窺得老乾媽何時、為何變味的答案。
老乾媽原料此前用的一直都是貴州辣椒,2003年貴州遵義縣憑藉得天獨厚的辣椒產業,和23畝土地無償使用權、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了老乾媽分公司落戶遵義縣南白鎮。
但是根據《商界》的報道,老乾媽卻讓貴州的辣椒供貨商怨聲載道。一位供應商爆料,老乾媽每年召開招標會,由中標企業供貨,如果市場價高於簽訂的供貨價,就必須按照供貨價供貨,甚至虧本都要供。
和本地供應商的矛盾之外,同時《商界》揭露老乾媽早在2011年就不用貴州辣椒,用的全是河南辣椒,原因在於價格。
一位經銷商透露,貴州辣椒價格基本維持在12~13元/斤,河南辣椒價格是7元/斤,一斤至少高出5塊錢,1噸就是1萬塊,老乾媽一年要用1.3萬噸辣椒,他們知名度起來之後,就開始慢慢減少貴州辣椒,不斷增加外地辣椒的用量,直到2011年徹底不用。
雖然這些年河南辣椒不斷漲價,但價格依舊低於貴州辣椒。
在中國辣椒網,對比河南柘城和貴州遵義兩大辣椒主銷售區的價格發現,新炕椒、燈籠椒烘椒、燈籠椒曬椒、三櫻椒等多個品種,河南柘城的每斤採購價相比貴州遵義都要低出1~3元不等。

(圖:來源自網絡)
如今的老乾媽「穩住價格,保住利潤,失了味道」。
而老乾媽,也是徹底的在慢慢失去消費者們的心。
「老乾媽」的一切市場行為和奇蹟,都是依託其強有力的產品而存在的,它用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極致的用戶體驗,在產品上做出了硬功夫,讓低門檻、易跟隨的佐餐醬品類有了門檻。
這也是為什麼以前陶華碧一直堅稱「三不原則」也不打廣告的主要原因,但二代接手後「老乾媽」的這一神話可能在被慢慢顛覆。
最後借用網友一句話——
「老乾媽還是沒明白過來,如果味道還是原來的樣子,根本不需要廣告。這些花里胡哨的廣告,還不如耿直的來一句我們錯了,從今開始,重新開始,老乾媽繼續使用原味辣椒材料來的直接、吸睛!」
...
對此!各位看官是否還能吃出熟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