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焦點,洞察世界風雲。今天我們來到了素有「花園國家」美譽的新加坡。在我身後的一側是當地著名地標的魚尾獅雕像,另一側是新加坡為了慶祝建國50周年而修建的金禧橋。它紀念著這個國家獨特的發展之路。今天,我們要在這裡對話的嘉賓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他曾經說過,新加坡以全球化為生。
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今天,新加坡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之路?對於中新兩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他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展望呢?今天,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鄒韻:總理閣下,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中國不久前成功召開了兩會,您向中國領導人發出了賀電,您如何評價今年兩會的重要意義?

李顯龍:非常重要的是,中國確定了未來五年的領導班子。我已致函習近平主席,祝賀他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並致信李強總理祝賀他當選。對於中國來說,兩會是制定和討論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場合。我認為中國領導人在講話、聲明和記者會上已經明確表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期待中國朝著既定方向前進,保持繁榮,並繼續與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與亞洲國家發展良好的互惠互利關係,當然也包括新加坡。
鄒韻:去年您在曼谷與習近平主席會見時,習主席表示,中新關係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示範性,要讓高質量成為中新合作的鮮明標識。總理先生,您如何定義兩國關係?同時您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強與實現「高質量」這個鮮明標識?

李顯龍:我覺得兩國的關係非常好。廣泛且涉及多個領域。兩國合作多年。新中兩國在1990年、也就是33年前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其實兩國在建交之前就有多年的合作,所以互相了解。我認為兩國有互信,能夠相互理解。雖然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一起合作,推動實施了實質性的項目。我們開展了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第一個是蘇州工業園項目,明年就是蘇州工業園成立30周年。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項目,蘇州工業園已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最佳經濟開發區,充分實現了我們啟動該項目時的願景。此外,新中雙方還合作了天津生態城的項目,我想你也去過。
鄒韻:是的,我當記者之後的第一個報道就是在那裡做的。

李顯龍:是的,我想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成立15年了,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友好的示範案例,這兩方面對中國和世界都很重要。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是重慶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即從重慶到廣西,再到北部灣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一體化運輸走廊,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開拓了中國內陸連通國外的新線路。中國已經通過長江建立了與國外的通路,但是距離較遠且水路運輸非常繁忙。因此,我們認為與東南亞國家和世界其他地區建立另一條更短、更快的通道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作出了重大貢獻。我覺得雙方的合作項目非常成功。當然,兩國的私營企業間也有非常廣泛的合作。此外,我們還有一些特定的事情要做。例如,我們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之前修訂過,現在又在重新審議。我們正在進行後續談判,希望能夠儘快完成。

走過建交33年的時光長廊,中新兩國「龍獅共舞」,正在多個合作領域加速奔跑。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們來到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屬的一個實驗室,要探訪一項國際首創技術的原型樣機。這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又有哪些創新亮點,今天我們帶您一探究竟。

這台儀器的名稱是「高速三維輪廓形貌測量儀」。它是一台特殊的「顯微鏡」,能夠檢測半導體晶片微米級的缺陷。以前一塊半導體晶片的質量檢測需耗時30個小時,但在這台機器的幫助下只需要30毫秒。
鄒韻:您看,它這個是可以看到厚度的,有一個小小的縱深,因為很薄很薄。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李顥:對,藍色是比較高的表面,綠色是比較低的表面。我們這個樣本大概有2微米的高度差,可以看到一些上面的微粒,這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是不允許的。半導體通常是這樣,一旦有一片出了問題之後,接下來可能一萬片、兩萬片都會有類似的缺陷。所以如果有一個可以在線的檢測技術的話,可以避免這種損失。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一技術是半導體生產領域的創新,但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還需要其他要素。

新加坡先進再製造與科技中心研發副總監 程方:中國有廣闊的市場便於推廣這樣的一些技術。中國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有完整的產業鏈。

高速三維輪廓形貌測量儀開發企業創始人 吳友仁:我們將中國作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及推廣技術的起點。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每個人都想進入中國市場。如果我能在中國市場競爭,那麼我在哪裡都能生存。
鄒韻:您之前提到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其實這些項目現在都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起到示範作用。新加坡是東協成員國中第一個公開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為什麼新加坡很早就表示支持「一帶一路」?

李顯龍:我們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很好的舉措。中國在發展,中國在走向繁榮,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一帶一路」倡議在我們看來,是中國為地區發展作貢獻的一種方式。「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中國融入這個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區域網絡,互利雙贏,因此受到整個地區的歡迎。地區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需要融資。中國具備這些能力,既能建設基礎設施,又可以提供融資,還可以發展與該地區國家的經貿聯繫。有了「一帶一路」倡議,就有了一個可以實現這些想法的框架。中國是我們區域內最大的經濟體,與中國建立開放、可持續和互惠互利的關係非常重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一帶一路」有意義,我們支持它。
鄒韻:您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為新加坡以及地區帶來什麼樣的機遇?
李顯龍:從新加坡的角度來看,我們為「一帶一路」貢獻了什麼?首先,我們是金融中心,許多項目可以在新加坡進行融資和評估。這是重要基礎設施,即軟基礎設施。事實上,新加坡是國際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之一。這是一個方面。在法律層面,新加坡是仲裁和調解中心,有許多國際律師事務所。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如果需要尋找仲裁地或者進行法律諮詢,我們可以滿足這些需求,這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第三,許多公司願意選擇新加坡來實現他們的「控制塔職能」。
鄒韻:控制塔職能?這是什麼意思呢?
李顯龍:意思是說在新加坡設立總部,進行財務、人力資源以及運營管理,有時對公司在整個區域內的業務都有重要影響。如果他們想在新加坡開設公司,並在此管理他們在東南亞的業務,我覺得這對他們很好,我們歡迎他們。

鄒韻:這就是您所說的雙贏,對吧?
李顯龍:這就是雙贏。
鄒韻:讓我們再回到雙邊關係。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雙邊合作的新亮點之一。2021年11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由新加坡、紐西蘭和智利提出的《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
李顯龍:是的,目前《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由我們三國組成。
鄒韻:您認為中國決定加入這一協定的意義何在?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國的加入?
李顯龍:我認為數字經濟是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領域。當然是因為你們現在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數字公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也是一個發展機遇,因此也是各國在數字領域合作的機遇。建立標準,實現協作,能夠讓數據在一定安全保護下自由跨境流動,這些都需要建立新的規則。因此,數字經濟協定類似於數字時代的自貿協定。我認為中國有興趣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是件好事,因為當我們簽署這一協定時,我們就希望它具有開放性,這樣任何能夠達到標準並承諾保持達標的國家都可以加入。
鄒韻:總理先生,讓我們來談談中國與東協的關係。近年來雙方關係進入了快車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雙方都成為了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比30年前增長了100倍左右,直接投資超過3100億美元。我覺得這是令人驚嘆的成就。現在雙方正在推動合作升級,即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您認為新加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李顯龍:我們是東協十個成員之一。新加坡幾乎是其中最小的國家,因此我們了解自己能夠在東協中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全力參與,並且努力推動東協的發展。你問到了新加坡扮演的角色——除了作為東協成員,我們還以身示範,設法展示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新加坡和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有協定和條款,東協和中國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我覺得跟一個國家談判,不像跟十個國家談判那麼複雜,所以雙方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遠,與此同時也展示了更多可能性。因此這有助於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比如說「看,這是可行的,新加坡做到了,我們覺得很好,中國覺得可行,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呢?」因此,新加坡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推動東協與中國合作向前發展。我認為東協經濟合作也取決於雙方的整體關係。因為中國和東協之間,不僅僅是經濟聯繫,還涉及政治和安全議題,有一些問題需要推進。例如,我們正在討論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要達成一致並不容易,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希望取得更多進展。東協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很好。我們在非經貿層面的關係越好,雙方經貿關係就會越緊密。反之亦然——如果我們能有良好的經貿往來,我們就更有動力去解決其他問題。
鄒韻:總理先生,讓我們聊回到新加坡。外國人總會說起新加坡獨特的發展模式。您作為總理,您認為新加坡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島國,如何做到不僅生存下去,而且實現了繁榮和發展?
李顯龍: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周圍是比我們大的鄰國,而且這種情況永遠不會變。因此,如果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彌補自己的劣勢。通過同心協力、更有創造力、充分發揮人才優勢、運行高效廉潔、值得信賴和尊重的治理體系,做出明智的選擇,創造價值,不僅為自己謀取生計,而且讓其他人覺得說,「是的,新加坡有可取之處,讓我們與新加坡合作,更好地利用這些優勢」。當然,我們要和很多國家交朋友,因為如果能和友好國家在雙方都關切的重要議題上達成一致,那不僅在經濟上對我們有幫助,而且對我們建立關係網和提升世界地位也有幫助。在國內,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並互相關心,認識到我們都是新加坡人,所以無論我們有什麼爭論或分歧,要記住我們的共同身份更為重要。
鄒韻:您的意思就是要保持國家內部的團結,同時與世界其他地區建立緊密聯繫或良好關係。
李顯龍:是的,新加坡要與鄰國和世界大國甚至其他小國建立良好關係。如果說到我們的主要市場在哪裡,一般會提到中國、歐洲和美國。但是如果您問誰是我們的朋友,這些國家都是我們的朋友,很多小國也是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