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韻:新加坡也支持並參與了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您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在應對當前的全球挑戰方面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顯龍:我們是「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的成員。我們認為全球發展倡議的目標是好的,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致的。我們認為可以用務實、包容、開放的方式實施全球發展倡議,因此我們支持這一倡議,就像我們支持其他倡議和其他小組一樣。
鄒韻:談到中新關係,我們肯定會提到李光耀先生,新加坡的建國總理,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早在2005年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他就表示,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將為東南亞帶來強勁動力。他還說,「新加坡將扮演了解東南亞之大本營的角色」。近20年後的今天,作為他的兒子,同時也是新加坡總理,您如何理解他的話?

李顯龍:毫無疑問,中國的發展給東南亞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對幾乎每個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都是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是如此。這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新加坡非常重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早些年,我們在發展經貿關係方面可能比其他國家走得更快,但隨著其他國家與中國建立聯繫,那麼新加坡能夠扮演什麼角色?我認為對於中國的公司來說,可以與新加坡合作,並通過新加坡管理公司在東南亞的業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控制塔和總部功能。新加坡的金融服務業也很突出。此外,我認為新加坡更明確地闡明了建立與中國的關係對於維護世界以及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作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表態,能夠發揮一些影響力,促使各國思考國際舞台上的機遇和風險,共同努力,抓住機遇、規避風險。
鄒韻:您對國家的未來有什麼願景?
李顯龍:我們建立了一個越來越具有國家意識和認同感的國家。國家的繁榮惠及幾代人。我們希望看到,新加坡能夠在未來繼續進步和發展,與時俱進,同時保持我們的價值觀、本能和文化,這些形成了我們的特質,並幫助我們取得了成功。所以這很難,你必須與時俱進,但與此同時必須不忘本源。我們仍然是一個小國,我們仍然脆弱,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奮鬥,我們仍然需要交朋友,我們仍然需要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能做到這種傳承,新加坡就會成功。

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建國總理。1965年建國以來,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帶領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李光耀曾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2015年李光耀逝世時,習近平主席親致唁電,稱其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新關係的奠基人、開拓者、推動者」。

新加坡建國總理 李光耀:中國人民有決心,可以團結一心,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強大的、富裕的國家,我說,祝他們好運!
在李顯龍的回憶里,李光耀對中國觀察入微,也對中國的發展有著強烈興趣,很早就預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以及中國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青年時期,李顯龍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數學。獲得數學學位後,李顯龍在父親的建議下繼續深造計算機科學。如今在工作之餘,李顯龍偶爾仍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編寫的代碼,或數學家的新突破。

鄒韻:總理先生,我們談談您個人。我聽說您對數學很有熱情。像我這樣的人去度假時,我們會放鬆玩。我們聽說您休假的時候,會專門拿出時間去研究未解決的數學問題。當地媒體描述說這「時不時地暴露出您極客的一面」。您在劍橋讀書的時候,一些教授認為您成為政治家而不是數學家很可惜,因為您當時是數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總理先生,您有沒有後悔過這個選擇呢?您認為數學對您治國理政的方式有什麼影響?
李顯龍:我不後悔。我不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只是一個有前途的學生。
鄒韻:您謙虛了。
李顯龍:並沒有,這是一個浩瀚的領域。我讀了兩年的數學本科課程,所以才剛剛起步。我很喜歡數學,我學得還不錯,但世界上有很多比我有天賦、比我才華橫溢的數學家。我覺得我有責任回到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的一分子,盡我所能幫助新加坡取得成功。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家,當時是一個非常新的國家——剛獲得獨立的頭幾年,每個能有所作為的人都應該發揮作用。我願意這樣做並盡力而為,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選擇。我過著非常充實的生活。我先在部隊服役,然後在政府工作,至今我已經在政府工作了將近40年。這些經歷一直激發我的思考,因為要處理的問題涵蓋方方面面。其中一些要量化,比如要平衡預算。
鄒韻:這正好是您擅長的,和數字打交道,對嗎?
李顯龍:其實不盡然,不僅僅是數字。這些數字必須行之有效,但同時必須以人們可以理解、接受和期望的方式讓這些數字發揮作用。它對某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對他們很重要?為什麼對我們有影響?哪項工作應該優先?多蓋房子更重要,還是減少外來勞工對社會的影響更重要?是更快地增長更重要,還是應該更多地關注社會福利問題,接受較低的增長速度以減輕人們的壓力?這些往往是無形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很難永久解決。沒有永久的解決方案。你不能說,「完成,證明,證畢(數學術語),放到一邊,下一個問題」。
鄒韻:也不能說,「打鉤,完成」。
李顯龍:不能說,「打鉤,完成」。有些問題將以不同的形式年復一年地反覆出現。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又會出現,或者老問題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中國也有同樣的情況。

鄒韻:每個國家都有這種情況。
李顯龍:你解決了貧困問題,然後又需要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永遠不可能說大功告成。
鄒韻:您不僅對數學很有熱情,而且相信堅韌的精神,保持開放的心態,而且有時還必須抱持希望。您在2021年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上,引用了一首歌《春天裡》的歌詞。
李顯龍:對的。
鄒韻:您還唱了幾句。
李顯龍:沒有,我不會唱歌。
鄒韻:我知道,您唱了一點「春天裡百花香」。但您真正在意的是歌詞的末尾部分,對吧?「不用傷,前途自有風和浪。莫彷徨,黑暗盡處有曙光」。您為什麼決定在那個非常特殊的場合引用這句歌詞呢?

李顯龍:因為當時我們還在新冠疫情當中,剛開始走出疫情,還沒有走出隧道,但隧道前方確有曙光。我認為我需要提醒新加坡民眾,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前方的曙光,但是政府仍然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控制疫情,我們還不能放鬆防控措施。我們需要鼓勵人們堅持下去,黎明即將來臨。
鄒韻:那現在呢?您認為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點我們迫切需要做什麼?
李顯龍: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出現了新問題。疫情之後我們無法休假,必須回來,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又得解決新問題了。
鄒韻:所以您沒有假期去研究和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了?
李顯龍:我會時不時地休息一下,但沒有辦法完全把大腦放空。
鄒韻:總理先生,很榮幸能夠採訪您。我們非常感謝您與我們分享自身的經歷、見解和故事。
李顯龍:謝謝。非常高興接受採訪。
鄒韻:非常感謝您。
剛剛在這裡的專訪過程當中,李顯龍總理與我們分享了雙邊關係,區域合作和全球發展中的核心議題。他表示,在全球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各國應該要有適應變化的智慧,而對於友誼、合作、尊重和信任,則要有始終如一的決心。我們也期待中新兩國的友誼能夠像新加坡遍植的雨樹那樣,生機勃勃、枝繁葉茂。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