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六旬攤販從小失聰,40年來靠顧客「指指點點」來點餐,堅守父親的老招牌「老吳菜頭粿」。
65歲的吳令和,是錫安路河畔熟食中心的「老吳菜頭粿」攤主,也是一名失聰人士。

從小就失聰的吳令和,佩戴助聽器後能聽到一半聲音。
吳令和通過兒子的協助接受新加坡《新明日報》訪問,他繪述,不記得是天生就失聰,還是小時候生病所致,但在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還能夠聽到一半的聲音。
他憶述,當年讀完六年的失聰小學後,便到工廠學技當焊工,有空時會和姐姐與弟弟一起到父親的菜頭粿攤位幫忙。
「父親最愛我炒的菜頭粿。」

吳令和26歲時接手父親的「老吳菜頭粿」攤位。
父母相繼在1980年代過世後,他們三姐弟一起接手經營生意,但後來弟弟也離世,姐姐有了家庭,當時26歲的吳令和只好一人繼承父親經營了30多年的「老吳菜頭粿」攤位。
接手攤位後,這一炒就炒了40年,攤位也從原來的珍珠坊熟食中心,在1993年搬到現今的地點。
吳令和雖然失聰,但懂唇語,顧客來點餐時,他還能夠應付。不過疫情期間,人人戴上口罩,他便無法靠唇語讀懂食客的餐點。

吳令和在攤位桌上放上菜單,讓顧客指出要點的餐食。
無奈下,他只好在攤位貼上「菜單」,上面寫著「吃、外賣」、「辣」,還有不同價位的菜頭粿,顧客只要指一指菜單,他就能知道顧客所要的餐點。
環境局人員也特地在他的檔口前貼上告示,告知食客吳令和是失聰人士,籲請他們諒解。
養大孩子是動力
吳令和每天早上11時左右準備開攤,一直炒到晚上9時才收攤,一天下來可賣上500至700盤的菜頭粿。

吳令和的4個子女。 (受訪者提供)
他說,把孩子養大是他最大的動力,所以能夠堅持炒菜頭粿這麼多年。他就是這樣靠著父親留下來的老招牌,加上每日辛勤工作,拉拔4個子女長大成人,如今子女也都有各自的事業。
兒子則說,父親如今還身體硬朗,暫時沒有退休的打算。
旅客慕名品嘗 感驕傲
許多旅客慕名而來,就為了嘗一口吳令和的菜頭粿,讓他感到驕傲。
吳令和說,看到顧客把盤上所有的菜頭粿都吃完,那是讓他最高興的事情。
「能靠著賣菜頭粿將子女們帶大,我感到很驕傲。我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