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新加坡口罩解封令的第一天。
公共運輸無需戴口罩
新加坡在13日將疾病暴發應對系統的警戒級別,從黃色下調為綠色,當局解除公共運輸工具的口罩令。
從昨天起,公眾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不再需要戴口罩。據觀察,多數巴士和地鐵搭客依然選擇戴口罩,沒有戴口罩的搭客紛紛表示會隨身攜帶口罩,若車廂擁擠或有人咳嗽則會戴上。
早上去到在中央商業區多個巴士站和地鐵站可以k按到,多數搭客和公共運輸職員都戴著口罩。一些搭客在登上巴士或進入地鐵車廂前戴上口罩。也有一些搭客下車後就摘掉口罩。
很多人表示戴口罩已成為他的習慣,而冠病病毒相信會長期存在,因此會繼續戴。
大多數人對於解除口罩令這一舉措表示歡迎,因為帶口罩會感到呼吸不順暢,可以自由摘下口罩,雖然目前仍存在潛在的感染風險,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戴口罩。

不過,為了更好的保障病患和醫療人員的健康,衛生部還是規定醫療護理設施的工作人員、病人和訪客,必須在設施內戴口罩。到那些會同病人有接觸交流的地方,一樣得繼續戴口罩。其他機構也可能要求人員戴口罩,例如:新加坡食品局出於食品安全考量,而要求食品處理人員戴口罩。
車資上漲
說到公共運輸系統,新加坡一直都做的不錯,出行很方便,而且巴士的運營時間也比較晚,能適應大多人的出行,不過車資也不算便宜。
交通部認為,公共運輸車資必須跟上能源價格等營運成本上漲的步伐,以維持公共運輸的可持續運作。公共運輸理事會在制定車資調整時,將整體經濟增長、失業率等因素納入考量,確保車資是所有國人負擔得起的。
穩步提升公共運輸體系質量,交通網絡規模也更大、趟次更多、服務也更可靠。但車資並沒有跟上公共運輸系統的運營成本,能源價格激增117%,常年車資檢討工作中採用方程式顯示車資應上調13.5%,但當局決定上調2.9%。為此,政府必須投入2億元填補不足之數。
政府通過擴大交通網絡,縮短候車時間,以及提高交通服務的可靠性,提升了公共運輸系統的質量。如果乘客希望獲得更好的服務,例如享有更短的候車時間,就會推高交通營運成本。

每次縮短巴士趟次的間隔時間,就意味著必須有更多巴士,也需要更多巴士車長,成本會隨之上升,大家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本地的地鐵和巴士車資在2022年12月26日起調高2.9%。
以車資卡付費的成人車資將上調4到5分錢,年長者、學生、低收入員工及殘障者的優惠車資則調高1分錢,優惠月票價格以及以現金支付的車資維持不變。
成人車資漲幅按距離而定,少過8.2公里的車資起4分錢,超過8.2公里的車資則起5分錢。

全球能源危機導致去年能源價格上漲一倍以上,加上其他因素導致運營成本增加。
根據車資調整方程式,交通業者今年原本可申請調整車資多達13.5%。不過,為降低對乘客的影響,理事會決定只調高2.9%,剩餘的10.6%將留到之後的車資檢討時考慮。政府也將在明年額外提供2億元的補貼,舒緩車資上調對乘客的影響。
「公共運輸理事會了解國人對物價不斷上漲而感到擔憂,因此決定推遲大部分的車資調整幅度,避免今年過度調高車資。不過,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明白為了應付通貨膨脹、能源價格上漲和公共運輸員工的薪金上升,調高車資是有必要的。」
車資整體調高2.9%,意味著車資收入每年將增加約5030萬元,其中,陸路交通管理局收取的巴士車資收入和湯申-東海岸地鐵線的車資收入將增加2750萬元,以便維持營運成本。同時,理事會也規定交通業者新捷運和SMRT分別貢獻預期車資收入的5%和20%給公共運輸基金。

另外,為減輕乘客的負擔,政府將為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60萬張公共運輸輔助券,每張總值30元。
車資在漲,新加坡在提升公共運輸服務,但是公眾的滿意度如何呢?
公眾滿意度
調查顯示,公眾對本地公共運輸服務的滿意度維持在高水平。
公共運輸理事會去年進行的兩項乘客滿意度調查顯示,以滿分十分為準,乘客給予本地公共運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平均達到7.8,維持了自2019年以來的水平。而殘障人士和看護者對公共運輸的平均滿意度更從前年的7.2提高到7.6。

其中,乘客對地鐵服務的平均滿意度稍微上升0.1分,達到8分;對巴士服務的滿意度則同前年不分上下,達到7.7。
乘客對地鐵服務的可靠性、行車時間和安全性的滿意度都稍有提高,評分都在8分或以上。對巴士服務可靠性和行車時間,以及等候時間的平均評分則分別達到7.5和7.1。
至於殘障人士和看護者,對地鐵和巴士所有項目的評分都有所上升。其中,他們對巴士安全性的滿意度最高,平均評分達到7.8。地鐵方面,他們最滿意服務資訊,平均評分達到7.7。

這是公共運輸理事會是在2022年9月17日到10月31日之間,對滿15歲的5000多名乘客進行調查,並在9月26日到10月28日之間,對537名殘障人士和看護者進行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