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目前還沒有新的猴痘病例
性傳播擴大了全球感染
雖然新加坡沒有新的猴痘病例,但衛生部 (MOH) 已提醒新加坡所有醫生在發現和報告該疾病病例時保持警惕。
新加坡衛生部5月21日表示,截至20日,除了2019年5月8日在這裡發現的從奈及利亞輸入的病例外,新加坡還沒有發現猴痘病例。
該病毒在中非和西非的部分地區流行,但最近幾周,在九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發現了病例。

猴痘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罕見疾病,主要由動物傳播給人類。
傳播通常發生在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膚損傷,或最近被感染者的體液或損傷污染的物體上。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雖然是可能的,但卻是有限的。
人際傳播途徑包括: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損傷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長時間面對面才能發生呼吸道飛沫傳播。此外,猴痘病毒還可經由母嬰傳播和性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方面認為,歐洲多國近期出現的猴痘病例屬於「非典型」,僅極少數病例有過猴痘風險地區旅行史,且不少感染者經性病診所檢查確診。
世衛官員戴維·海曼表示,猴痘病毒眼下「似乎正以性傳播方式蔓延,這擴大了它在全球的傳染」。
新加坡出現病例並不奇怪
能控制傳播,沒有道理恐慌
猴痘感染者通常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和淋巴結腫大。
他們也可能會出現皮疹,通常在第一個症狀出現後一到五天出現,可能類似於水痘引起的水泡。
個人通常會在兩到四個星期內從症狀中恢復過來。
「這種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某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疾病和死亡。」新加坡衛生部表示。

傳染病專家表示,雖然新加坡出現病例並不奇怪,但這不應該引起關注,因為追蹤接觸者、隔離感染病例和隔離接觸者很可能控制這裡的傳播。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羅菲診所的傳染病專家梁和南博士說:「這只是時間問題(在出現病例之前)。新加坡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國家。很多外國人進進出出。像新加坡這樣漏洞百出的國家肯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被問及它是否會成為下一次大流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副院長亞歷克斯庫克副教授說:「在任何爆發的早期階段,病毒的性質都存在不確定性。流行病,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驚慌。」

他補充說,在海外病例上升之前,人們的共識是猴痘不會在新加坡這樣資源充足的國家引起持續爆發,儘管可能會輸入猴痘和有限的本地傳播。
「如果性傳播是當前疫情的主要傳播途徑,它應該對任何疫情的發展起到『剎車』的作用,因為呼吸道病原體的接觸人數比性傳播的要多得多,因此接觸者追蹤相對更容易。」他說。
他補充說,如果新加坡確實出現任何病例,方法將是隔離他們,追蹤他們的接觸者並隔離他們。
新加坡19年曾出現一起猴痘病例
當時已康復並無傳染性
2019年5月,新加坡衛生部(MOH)確認了首例輸入性猴痘感染病例,為奈及利亞人。
這名男子當時38歲,是來這裡參加研討會的。
當年5月8日,他因罕見病毒病檢測呈陽性而被轉移到國家傳染病中心的隔離病房。

在4月28日抵達這裡之前,他參加了在奈及利亞舉行的一場婚禮,在那裡他可能食用了叢林肉——這可能是病毒傳播的來源。
叢林肉來自野生動物,是非洲各地流行的蛋白質來源,馴養動物的肉稀缺或昂貴。
當他到達新加坡時,他住在芽籠的一家酒店。在接下來的兩天裡,他參加了中央商務區教堂街的一個工作坊。
作為預防措施,已被確定為患者密切接觸者的23人中有22人被隔離。

其中一名密切接觸者是一名研討會參與者,在患者被確診之前已離開新加坡。
對這22個人的疾病最長潛伏期進行了監測,從接觸患者的最後日期算起21天。
他們一直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並在完成隔離後得到了一切清除。
這名奈及利亞人在當時也已經康復,並被評估為無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