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亞洲有三個已開發國家,分別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但無論是人口總數,國土面積,工業實力,新加坡都是遠遠低於日本和韓國,雖然新加坡位於東南亞,但這個國家一點石油和橡膠都沒有,就算如此,新加坡人民還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躋身於已開發國家之列。

與其說新加坡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城市國家,還是一個小城市,為什麼這樣說,北京市的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上海6000平方公里,香港1100平方公里,而新加坡只有720平方公里,可能你覺得以上的城市都是發達城市,不足以說明問題,那再說一些欠發達城市的面積,南昌面積為7000平方公里,佛山面積為3875平方公里。

但就算如此小的一個城市,卻生活了560萬的人口,每年可以生產出3200億美元的GDP,這樣的產值放在國內可以排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和香港,但新加坡的人均GDP高達57000美元,同樣放在國內比的話,僅次於澳門,如果以國家為單位進行比較的話,在亞洲僅次於卡達,排亞洲第二。

新加坡於1965年成立,之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城邦,但馬來西亞是一個以伊斯蘭為宗教的國家,而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多民族的城市,提倡民族和宗教自由,這與伊斯蘭的教義完全相悖,除此之外,新加坡憑藉其物美價廉的工業製品,迅速占領了馬來西亞的市場,一度壟斷了該國家的工業,照此下去,馬來西亞的下次選舉有很大的可能是新加坡人當選,而讓一個非伊斯蘭人當選為國家領導人,這是馬來西亞當局所不能容忍的,於是,新加坡被無情的逐出了馬來西亞聯邦。

新加坡是一個淡水,糧食都需要進口的國家,之前自己是隸屬於馬來西亞的一個城邦,現在是屬於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所以糧食和淡水需要和馬來西亞重新談判,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工業製品也因為關稅問題無法和馬來西亞達成一致,暫時滯銷,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是,新加坡作為剛剛成立為一個國家,沒有國防力量,新加坡手裡可是有一個香餑餑馬六甲海峽,沒有軍隊的守護,這個海峽早晚會落入他國之手。

就在如此危難之際,就靠著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個人魅力挽救了這個國家,新加坡雖然是接受了英國民主教育,但在他看來,人民擔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飽,而不是關心投票權和選舉權之類的問題,在新加坡,華人占了75%,其餘的是由印度人,馬來人,和英國人組成,如果按照人口投票的話,華人是占了絕對優勢,但李光耀沒有完全偏袒華人,儘管他自己也是一個華人。

他規定,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存在什麼少數民族,新加坡的國語是英語和馬來亞,每一個學校和社區,都必須按照民族人口比例來辦學和就業,讓所有人對新加坡都有一種歸屬感,認可自己是一個新加坡人。

新加坡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新加坡的條件是最艱苦的,韓國依靠跟美國盟友的關係,搭上了美國的這座快車,美國為其提供技術和資金,迅速的由一個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香港背靠大陸,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蔣介石敗退台灣之時,帶來了200萬的人口和10億美元的外匯,這200萬人口大部分都是一些大學教授,企業家,軍事家,政治家和老兵,換句話這些人都是人才。

但新加坡也有幸運的地方,就是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一個深水港,可以停靠大型的遊輪,而從六十年代開始,日本的經濟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樣,飛速發展,中東的石油源源不斷進入日本,日本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的運往全球,而馬六甲海峽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後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也開始發展,韓國和台灣地區也需要大量的石油來維持自身工業的發展,自己的產品也要銷往海內外,在1989年底時候,新加坡的人均GDP就超過了1萬美元。新加坡的幸運還遠遠不止於此,就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放緩之時,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大陸的經濟開始騰飛,這又為新加坡的經濟輸了一把血,所以說新加坡是何其幸運。

靠著這一波波的紅利,如今的新加坡已經累積的大量的資金,被譽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僅次於紐約,倫敦,香港,還是世界上的航運中心,還建立了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再也不會有人敢小瞧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