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不顧一切拼經濟!
高效廉潔不貪污
新加坡用龐大的外匯存底
成立主權基金淡馬錫
在全球從事併購
早在2015年
新加坡就擠掉了德國
成為全球最佳國家品牌榜首
廉潔,自此成為
這個國家的金字招牌
然而,全球大環境不景氣
新加坡也難以獨善其身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連續幾年
GDP成長率連年下跌

新加坡是如何重振經濟的?
靠的是魄力和思維
01
魄力:一心就是拼經濟
十年前,還被叫做「Singabore」
(bore是諷刺新加坡無聊)
超級無聊的新加坡
現在卻變得完全不同
金沙泳池拔地而起



圖源:見水印
打造了全球
最高賭註上限的賭場




濱海灣花園,摩天輪
東南亞第一家環球影城
隨後陸續建好



世界唯一夜間F1賽道
也在新加坡市中心被點亮
F1,曾經可是在台灣地區的~
新加坡2007年開始引進了F1
吸引了超過15萬遊客
1.5億新幣收入


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之中
是「沒有資源沒有景觀
那就自己造」的決心
是一心拼經濟的韌性
這就是台灣小夥伴眼中
新加坡的魄力
02
思維:不計成本求創新
為了保持競爭力
新加坡砸下了190億新幣
投在了科學研發等創新產業
說白了就是—高附加值產業!

這點,台灣地區也想到了
兩地,都早在80年代就把生物科技
作為發展的重點

但是,怎麼新加坡短短几年
產值飆上了九千萬台幣
足足台灣的三倍?!

台灣媒體走進新加坡
生醫園區Biopolis
尋求一個答案


一位印度研究員表示
新加坡政府投入
很多錢在研究上
這致使他可以專心研究
不需要為投資而擔心
這在其他亞洲地區是
很難做到的

整體規劃,新加坡注重公私交流
成立了Astar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專門對研究成果
進行商業化操作
加上非常好的稅收等條件
這裡吸引了全球前十大醫藥廠商
全部進駐園區內
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就業機會



VELA診斷CEO
不計成本只求領先
這,就是新加坡的思維
新加坡,吸引外資和人才!
那麼問題來了,吸引之後
怎麼留住外資
怎麼留住人才?
01
為外商定製服務
新加坡,為外商量身定製服務
陸續簽署了33項FTA
居亞洲之冠

還創建了Block 71
這個創新中心三年內爆滿
準備再蓋三棟

這也讓新加坡首度
擠進了全球創新生態圈全十
成為亞洲第一

02
人才:友好政策和高薪
節目組也發現
很多台灣地區的一間創業公司
在台灣國發基金吃了閉門羹
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拿到
新加坡卻打開懷抱
接納人才給予投資
為其創造友好的工作環境

好吧,外國人才最現實的考量
還是高薪
新加坡大學畢業生
月薪平均達到了3613新幣
中位數為3400新幣!

新加坡家庭去年月收入數據:
家庭月收入 9293新幣
(約4萬6人民幣) *中位數
種種數據碾壓台灣地區
也讓台灣小夥伴
望而興嘆

03
到底差在哪裡?
除了政策和環境
到底還差在了哪裡?
拿我愛台妹品牌來說
創始人曾是台灣人
現在居住在新加坡
創建了我愛台妹品牌
在本地大受歡迎
新加坡政府幫忙
把這個本土品牌帶去了國外

老闆妹子和新加坡企發局
去了5天菲律賓
被安排了很多
跟當地發展商見面機會
還提供了顧問
告訴她如何在菲律賓創立公司
老闆妹子表示企發局
非常的有所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