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猴痘新型病毒株在非洲擴散。8月21日,泰國也出現了首例感染者,這也意味著,猴痘新型病毒株已經傳到了亞洲,新加坡迅速做出了緊急措施。
又有疫情在多國出現,世衛緊急通知!新加坡、中國先後公布最新預防措施
從(8月23日)起,新加坡機場和港口已設立體溫檢測站,篩查來自猴痘風險國家的旅客和機組人員。

(圖:Changi Airport)
新加坡衛生部星期四(22日)深夜發文告稱,衛生部與交通部,及移民與關卡局合作,採取預防措施,加強新加坡邊境對猴痘的監控能力。
發燒是感染猴痘病毒的其中一個症狀,在機場放置衛生指示牌,提醒入境者採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以免受感染。出現發燒、皮疹或其他與猴痘相符症狀的旅客將轉介做醫療檢查。
雖然新加坡與這些非洲地區沒有直飛航班,但作為區域航空樞紐,病毒很有可能傳入。
防控措施依舊不變,所有旅客需填寫電子入境卡(SG Arrival Card),並申報猴痘症狀及旅行歷史。若出現疑似病例,醫療人員將通知衛生部,並將患者送往醫院隔離及檢查。隨後,當局還會追蹤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人,以防止病毒傳播。
入境中國須申報
中國海關總署也於今日(8月16日)在微信公眾號宣布,為防止猴痘傳入中國,自即日起,為期6個月,凡是去過猴痘疫情國家、接觸過確診病例或有疑似猴痘症狀的人,必須在入境時主動向海關申報。海關人員會將按規定程序採取醫學措施並開展採樣檢測。

新加坡兩周增三起猴痘病例
新加坡在8月4日到17日的兩個星期里,新增了三起猴痘病例,今年累積病例增加到13起。
不過新加坡衛生部強調,截至目前的所有猴痘病例,都是致病力較弱的Clade 2變異株。
而最近在其他國家發現的猴痘變異毒株不僅通過性活動傳播,還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這意味著生活在同一家庭的人也容易受感染。
新型變異病毒株最早在非洲剛果被發現,分為中非株(Clade I)、西非株(Clade II)和變異毒株(Clade Ib)。後來傳播到蒲隆地、肯亞、盧安達和烏干達。在過去一周,也開始擴散到非洲以外的國家。

(圖:泰國Headlines)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稱,新型猴痘變異病毒株目前對新加坡風險不高,但經過一段時間,它應該會散播到中東、歐洲,來到新加坡只是時間問題。要有備無患,了解這個病毒,包括它如何散播、殺傷力多大、如何阻止,再用正確方式應對。」
作為公眾的我們,也絕不能掉以輕心。請注意以下事項,確保自身及他人安全!(以下資料摘取自衛生部官網)
猴痘病毒傳播途徑
直接接觸:通過與感染者的身體、皮膚損傷或體液直接接觸傳播
環境傳播:通過接觸物品或環境而感染。
呼吸道分泌物: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傳播病毒。
動物傳播:動物傳播:被感染動物的咬傷、抓傷,或直接接觸動物的血液、體液和皮膚均可能傳播病毒。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食品或食品包裝能夠傳播病毒,主要風險在於接觸感染源,包括肢體接觸、性行為和家庭傳播。
如何分辨猴痘病毒症狀
中非株Clade I vs 西非株Clade II 感染:
Clade I:症狀比較嚴重,幼兒、孕婦和免疫系統受損者的風險較高。
Clade II:症狀較輕,通常局部皮膚損傷,特別是在生殖器和腹股溝周圍。
共同症狀:
皮膚疹,通常從面部開始,可能擴展至手掌和腳底
發熱
頭痛
背痛
淋巴結腫大
肌肉酸痛
疲勞感或虛弱感
個人防範措施
保持個人衛生!常用肥皂洗手,特別是在處理食物、廁後、咳嗽或打噴嚏後。如果沒有水,可使用含有60%酒精以上的洗手液。
避免直接接觸感染者或動物!
避免多伴侶產生性行為,採取安全性行為。
避免接觸、喂食野生或流浪動物。
旅行後請監測!從猴痘疫情國家返回的旅客,請在後21天內監測症狀。要是發熱或皮疹,請及時就醫並報告旅行和接觸史!
目前,衛生部不建議對全民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因猴痘對公眾的風險仍然較低。可用現有的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JYNNEOS),將留給高風險人群。就算預計疫苗對猴痘的保護效力超80%,但無具體數據說明保護程度和持續時間,因此建議接種者繼續遵循防範措施。
TH丨編輯
HQ丨編審
網絡整理資料丨來源
網絡整理資料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