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段時間
一部名叫《小娘惹》的電視劇
頻繁登上微博熱搜,
熱度與當前大火的
《隱秘的角落》等劇不相上下。

《小娘惹》登上熱搜榜首
無論是精緻的服化道還是專業的演員,
這部《小娘惹》從開始到結尾
都透露著一部以南洋為背景的電視劇
應該具有的獨特風情。

新版《小娘惹》中肖燕飾演的月娘
將觀眾們帶進那個動盪的年代,
體驗別樣的異國文化,
讓更多人了解東南亞國家的風土人情。

其實大家更多的討論在於那些
令人耳熟能詳的劇情,
等等?耳熟能詳的劇情?

沒錯,
這部由中國導演郭靖宇拍攝的《小娘惹》,
正是翻拍自2008年
由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公司製作的、
曾在亞洲各國創下收視紀錄的同名電視劇。

作為翻拍,2020版《小娘惹》還原了原版的劇情,講述了一位小娘惹月娘在20世紀30年代動亂的背景下,經歷了家門不幸、身世浮沉,又遭受各方面的歧視和唾棄,但仍然勇敢追求自己的所愛之人,堅決地反抗所謂的「命運」的故事。

演員歐萱與方展發
由於間隔了12年,
新版《小娘惹》啟用的一批新演員,
但其中也有例外的一位——
飾演山本洋介的中國演員戴向宇。

2008年版《小娘惹》中的戴向宇
他完美的飾演了自己
在12年前所飾演的相同的角色,
幾乎看不出任何容貌上的變化,
觀眾們直呼凍齡。

新版《小娘惹》中的戴向宇
總的來說,無論是新版還是舊版,
都以東南亞「娘惹文化」為背景,
加以當時時局動亂
去刻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那麼,究竟什麼是「娘惹」呢?

娘惹風格的食品包裝
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
又稱土生華人,
指的就是華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
其中男性稱為峇峇(baba),
女性則是娘惹(nyonya)。

娘惹婚禮
「峇峇娘惹「文化
由馬來文化與華人文化相結合,
因而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例如服裝、風俗、禮儀、美食等等。

娘惹繪畫
身在新加坡的小夥伴們,
一定對這種文化感同身受,
可以說「峇峇娘惹」文化
是新加坡本土特色的代表。

美麗的小娘惹
娘惹建築
新加坡建國後,曾因華人文化的快速發展
導致「峇峇娘惹」文化面臨消亡,
但後來政府及時認識到其重要性,
採取措施保護,因此得以保留。

馬來西亞檳城的娘惹博物館
在新加坡,
位於亞美尼亞街39號的道南學校舊址,
也有一座娘惹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就是20世紀初,
一位土生華人住宅的複製品,
以精緻的收藏展示最全面的娘惹文化。

廚房用具
街邊被塗的五顏六色、
擁有獨特磚紋的房屋,
就是娘惹文化的代表性建築。

如果你想要在新加坡欣賞到娘惹建築,
位於新加坡東海岸的加東和如切區,
保留了大量像這樣的娘惹建築,
向人們呈現了融合了中國、馬來以及歐式的
經典娘惹建築風格。

加東區的娘惹建築
娘惹服裝
娘惹文化的服裝造型,
多為輕紗紡織,配色豐富
既有代表華人的喜慶大紅色,

穿著娘惹服的小娘惹
也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
被稱為繡花可峇雅(Kebaya Sulam)。

土耳其綠
在新加坡,
如果你有幸參加了一場娘惹婚禮,
那麼你就會欣賞到如同劇中一樣的,
穿著娘惹婚服的新郎新娘。

娘惹婚禮
此外,新加坡航空的空姐們穿著的,
也是經典的娘惹服,
名為可巴雅與紗籠。

靚麗的新航空姐
娘惹瓷
娘惹瓷是融合了
中國的瓷器文化與馬來的獨特紋彩,
通常被用在宴請、婚禮、節慶等場合。

牡丹花紋
娘惹瓷以紅、綠為主色調,
輔以其他色彩,整體鮮艷而華麗。

牡丹與飛鳥花紋
在新加坡的一些土生華人家中做客,
亦或者光臨娘惹風情的餐館,
都有機會用到娘惹瓷,品一口濃香茗味。

娘惹瓷茶杯
娘惹美食
娘惹美食,最經典的就是娘惹糕,
也是新加坡本地糕點的代表,
在很多食閣與巴剎都能品嘗的到,
一口下去,滿滿的東南亞風味。

娘惹糕
新加坡傳統美食叻沙,
也是屬於娘惹美食。
融合了甜、咸、酸、辣,
就像是峇峇娘惹們生活中的味道。

叻沙
娘惹刺繡
娘惹刺繡,與清朝時期的官服刺繡很相似。
因此可以看出,娘惹文化受當時
華人遷入時的朝代有關。

八片刺繡桌屏
中國風濃郁的刺繡,
但仍能從繡法上分辨出娘惹特點:
多用緞面繡和打子針填充。

膝墊(刺繡,卷線繡)
在新加坡,很多旅遊紀念品店
都有售賣娘惹刺繡製品,
例如小巧玲瓏、色彩分明的秀珠鞋,
凸顯出峇峇娘惹們對顏色絕佳的表現技藝。

秀珠鞋
其實小夥伴們都能或多或少的
從娘惹文化中尋覓到中國文化的影子,
且其中大部分的風俗習慣,
也沿用了中國近代的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