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地鐵
香港地鐵叫MTR,新加坡叫MRT。香港是集體運輸系統,英文是Mass Transit Railway,後來正式中文名為地下鐵路,市民簡稱為地鐵,是全球第54個城市擁有地鐵系統。星洲叫大眾地鐵系統(Mass Rapid Transit)。香港1979年通車之時,他們還在討論是否有需要興建,當然有人認為不需要才會這樣說。
星洲地鐵是1987年才通車但遲來先上岸,這個小島又打造了3項世界紀錄,是自1863年首條地鐵在倫敦通車以來的紀錄。(1)他們是首條全線設有玻璃月台幕門的重型地鐵系統。其實是1963年莫斯科先用採用鋼門,1983巴黎改用玻璃幕門,但都只是局部,新加坡是全線採用幕門;及後地面段則採用半幕門。(2)是2003年新加坡的東北線率先採用無人駕駛的全自動系統。(3)無人駕駛系統總路程是全球最長的。筆者也要作出利益申報,本人並無持有新加坡地鐵股票。採用自動化系統不一定推高失業率的,他們最新失業率是2.3%,香港是2.9%;都優於歐美大國。香港當然也有世界紀綠,不遑多讓,西九龍站占地11公頃,建築樓面面積達40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地底鐵路站。它雖然是高鐵站而非捷運站;但連貫柯士甸及九龍地鐵站,若3站加起來更大。
港島線在1985年通車時各站名均加入中文書法的名字,新加坡在僅在唐人街的牛車水站有中文書法,但各站都加入了不少藝術原素。1998年香港機場快線通車後即開始在各站增設藝術品,最新的是香港大學站有80米長的時光隧道介紹該校百多年來的歷史,而全港最大面積的藝術作品則在西營盤站,有浮雕及插畫…..等等。可是全球10大最漂亮的地鐵站;冠軍在加拿大蒙特婁;第2名是台灣高雄美麗島、第4是高雄中央站、第7是上海外灘隧道;新加坡樟宜機場站剛好排到第10名,總算上了榜。這兩小島各有千秋,不由你不服!!!
港鐵班次之密頻也應是數一數二了,繁忙時間少兩分鐘就一班,新加坡顯示牌,往往見到下一車是8分鐘,華盛頓更是15分鐘才一班。頭班車星洲較早是5:30am,香港是5:50am,尾班車大家都是1:00am左右,約紐是真正不夜城,24小時運行,年中無休。說到準時,星洲地鐵每行駛17.4萬公里就有1次延誤超過5分鐘的事故,香港是35萬公里,台北是100萬公里。
17
相互影響
新加坡與香港一直都在良性競爭當中,不但對雙方都有相互影響,而且也會影響鄰近地區。台北的大眾地鐵系統於1996年通車。但它設計之時,正是香港地鐵乘客在大聲埋怨月台與車廂之空隙太闊,影響上落安全。主要是香港山區太多,不少車站月台都是弧形設計,如東鐵的旺角及九龍塘站人流最多,因弧度而不能與其他直線月台那樣緊貼。後來加裝了藍色的閃亮燈提醒乘客,又有人說閃燈可能會引至羊間症發作。
台北第一條地鐵線是木柵線,是屬中流量的架空系統。是明顯對香港地鐵之缺點而改善之,造價也是全球最貴的。先是月台與車廂空隙收窄,窄得像普通大廈升降機一樣。但這使進站速度降至死緩,離站亦如此。其實他們是架空的,按台北市井字形之馬路而設計,沒有香港之弧形月台,實在沒此必要。及後其他線都沒有如此窄及令車速如此慢的設計。由於是高架段,為了避免噪音改用膠輪走水泥軌,確實很寧靜,這點他們是真的捨短取長了!而且因為是中流量,每列只有4個中型車廂。所以用無人駕駛系統,騰空較多空間接載乘客。最遺憾的是,通車首天即出意外,當時的市長陳水扁被困在無人駕駛車廂內近一小時始可出來,太尷尬呀!
前數年,香港地鐵又來是是非非。就是若有人坐在關愛座之時,就會被人拍照放上網大罵,因為很多人把自己當作法官,而坐著的人是否有病、腳痛或初期懷孕等…..罵的人也不知情,就當作過街老鼠在咒罵,除了很易咒錯人外亦引起不少是非。港鐵甚至有人說要取消關愛座以避免此等是非,但若有需要之人又如何……?且看另一小島新加坡如何化解!他們是關愛座比普通座要多。一排座位共有7個,兩頭兩尾共4個關愛座,普座位只有3個。打對面是14個座位共有8個關愛座而普通位只有6個。一列車廂有4度門共6排座位,即42個座位中有24個關愛座。港鐵1個車廂共有48個座位但只有2個關愛座,怪不得是非多多!新加坡技術擊倒了港鐵!
香港成了眾矢之的,地鐵只是其中一項,有很多東西未必每人留意,就是眾人都以香港或新加坡為假想敵,都不斷在各大小事情上要追上,超越或取代這兩小島。但在良性競爭的前題下,對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
18
「再造水」
新加坡與香港各自有精彩,多項世界紀錄都是由這兩個小島叮噹馬頭的,說到海水化淡或再造水,冠亞軍又是由這兩個小島去相互執位。不是老夫造馬,事實的確如此。
位屯門的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曾為全世界最大的化淡廠。是昔日水荒時興建,及後因成本過高而關閉,1992年改為跳蚤市場。海水化淡原先是在遠洋輪船使水,作為輔助用途。後來因氣候變化問題,使水荒面積擴大。香港以北的華南人口稠密,而且因為本港工廠北移的關係,該區成工業重鎮。因此河水污染問題比較大,過濾成本也提高很多。2003年沙土爆發於河源市,即是東江水之中游,也是由於衛生欠佳才爆出此等疫症。除此之外,香港的勞工成本及地價頗高,因此無論在東江水或海水化淡,成本都高於其他地方。
可是新加坡一過馬來半島是什麼呢?───是興流雲冰國家公園,被譽為是世界上歷史悠久且古老的熱帶雨林,也是該國第2大之國家公園,由興流與雲冰兩河流組成。水源充足且乾淨,因為他工業區分散到波羅洲及印度尼西亞去了,所以新加坡食水來源成本也低很多。不過由於近年氣候變化,連馬來亞半島也缺水,他們也出現水荒。那馬來西亞自身難保,如何去打救新加坡?新加坡生於憂患,自行研製再造水又或叫新生水(NEWater),2016年馬來西亞柔佛州天旱而制水,反過來向新加坡這個小島購買新生水。目前新加坡擁有3間海水化淡廠。2020年再增兩間。暫時再生水足夠全國30%之用,預計2060年可以百份百自給自足。主要因是馬來西亞明言表示若新加坡之國策不能配合馬來西亞時,他們有權切斷食水供應,現已決定會在2061年斷水。
新生水不限海水化淡,還包括了以將廢水經紫外光殺菌後循環用。2000年率先在樟宜機場附近設廠運作,主要是海水化淡廠債務纏身而成為一大隱憂。香港的水塘雖然比他們大和多,但只要夠供應25%而己,旱季更少。而新生水只可用來作沖廁及洗濯用途,還未可以飲用。如今尚未起步去追,相信會落後一大距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