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本地企業明年將延緩漲薪增幅,加薪或成過去式!
不知不覺2020已經快要結束了,這一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本地的就業市場有諸多變化,降薪和裁員大潮接踵而至。
近日有機構對2020和2021年新加坡本地的就業市場進行了調查和預測。
01 2021年薪資漲幅將放緩
調查顯示:本地企業明年的整體薪金漲幅將略微放緩到3.5%,年比滑落0.1個百分點。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美世向近千家本地企業展開的常年調查顯示:有25%的本地企業表示,明年會繼續延續今年的薪資政策,保持現有員工薪金,總體來說,高於今年30%的占比。
只有3%的企業對於明年的經濟前景持觀望態度,考慮明年減薪,這個數據也遠遠高於今年29%減薪的企業。

根據數據顯示,大多數受訪的企業表示仍在觀望,會根據明年的經濟形勢制定相關的薪資政策,而這一部分企業對明年的經濟前景展望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從不同的行業來看,金融及銀行和高科技領域員工接下來一年的加薪幅度將保持平穩。後勤及消費產品領域的加薪幅度也將有所增長,漲幅分別為3.3%和3.5%。
而生物、房地產和休閒零售等相關行業的加薪幅度則預計會下滑;其中,休閒零售跌幅最大,達2.9%。

休閒零售行業的減薪本就在意料之中,本地旅遊業的蕭條無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行業發展前景不明,企業自然會減少相關的人力預算。
02 疫情導致工資糾紛增加
最新僱傭標準報告顯示,去年1月到今年6月,人力部和勞資政糾紛調解聯盟共接到1萬5700多起僱傭投訴,當中86%是工資索賠。九成提出工資索賠的員工成功討回工資,共計約2300萬元。
報告指出,本地員工的工資糾紛逐年增加。
在2019年,每千名雇員中就有1.53起工資糾紛,今年上半年上升到1.73起,而這主要是因疫情的原因影響了經濟發展。

今年第二季有關員工遭解僱的投訴,則同比增加超過一倍,達436起。另外,去年4月到今年6月,勞資政糾紛調解聯盟成功調解了277起錯誤解僱索償中的約六成個案。
勞資政糾紛調解聯盟的工作人員表示,糾紛的產生,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企業沒有履行合約義務,而是在很多情況下,因為阻斷措施,許多企業在沒有用面對面的接觸下解僱職員,而職員又面對難題,所以員工會發起投訴。

同時,該機構也使用了更多數據分析來找出可能會有歧視行為的僱主,這讓調查變得更具針對性。無論是通過投訴或主動審查的方式發現的個案,該機構都會進行調查,進而保護員工的權益。
03 企業招聘存在歧視
今年上半年約有70家企業因在招聘員工時存有歧視,被人力部取消雇用外籍員工的權利,遠高於去年全年的35個。
人力部為了捍衛本地員工的權益,十分注重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是否存在歧視。
今年上半年約有70家企業因在招聘員工時存有歧視,被人力部取消雇用外籍員工的權利,遠高於去年全年的35個。

盡觀有眾多的條款限制了本地企業僱傭外籍員工,同時人力部也會不斷建議企業主優先錄用本地員工,但是還是會發現相應的違規行為。
當中,有大約43%的違例行為是在人力部進行數據分析時被發現,而57%則是人力部與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接到的投訴。

但是這也是很多因素導致企業傾向於僱傭外籍員工,本地人力資源短缺,沒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人力預算和薪資水平等。
這也是未來人力部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單純的限制,不如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