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便捷價格實惠,近來深受新加坡年輕駕駛者的擁簇。
社交媒體最近頻傳共享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貼文,有的撞毀充電樁和垃圾箱,有的開上了路沿,超速行駛者也屢見不鮮。
1月13日,一輛GetGo共享汽車疑闖紅燈猛撞巴士,造成一死六傷...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交通諮詢公司TTS Group透露,車禍發生的主因有四種,分別是車況、駕駛者情況、天氣和路況,但後兩者較不可控。
2017年發表在《先進交通雜誌》的研究指出,相比其他車輛,租用車撞車機率更高。
除了不熟悉車型,這類汽車的駕駛者較年輕,經驗不足,對租用車更沒有情感上的依存,即撞毀損壞也不會心疼。
租用車和共享汽車在使用時長上的確有所不同,但用途類似,同理可得,共享汽車車禍率確實比其他汽車高。
新加坡大部分共享汽車以電力驅動。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電動車比汽油或柴油車更易發生車禍。
據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行業規模擴大,知名度變高,相比私人汽車,共享汽車發生意外時更可能被公眾拍下放上網,加深它更常發生車禍的印象。
一家從業公司稱,公司2019年創立至今,處理過53個意外索賠,其中一名司機不幸身亡。2021年車禍案例微升,之後有所下降,其主因是疏忽駕駛所致。2022年公司禁用了約2000名違例客戶。

(圖:來源自網絡)
駕駛共享汽車時出意外,誰來賠付?
新加坡普通保險協會發言人稱,新加坡法律規定所有車輛都必須購買第三方責任險,以保障其他公路使用者在發生意外時,獲得應有補償。
租車公司同樣也得這麼做,保費一般包含在租金中,但法律並沒有規定須為駕駛者或自身汽車損壞購買保險。
若不幸發生交通事故,用戶和租車公司將按照雙方先前簽訂的租約執行賠付流程。一般而言,租約會列明用戶須賠付租用車和第三方車輛「合約性超額」(contractual「excess」),具體金額則依不同公司各異。
一些報道稱用戶所須支付「超額」介於5000元至1萬6000元,但要留意,這些金額是用戶和租車公司之間的條款,與保險公司無關。
因此用戶應在租車前花時間細讀租約,了解自己須要為租用車和第三方車輛支付多少賠償金額,租約內列明的超額可能因汽車類別、駕駛者的年齡和經驗而不同。
無論多小的交通事故都要通報租車公司,保護自己也避免日後被追責。

(圖:來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