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一項重要的金融服務,它涉及人們的生活、財富、健康等各種方面。同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和香港,它們都是亞洲保險業的重要市場,在保險行業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一些差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新加坡與香港保險行業的異同之處。
01 新加坡和香港保險市場概覽
1.新加坡保險市場概覽
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保險中心之一,在亞洲有著廣泛的市場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新加坡的保險市場規模龐大,在2021年,新加坡保險公司總資產約為436.78億新幣。截至到目前為止,新加坡擁有76家直接保險公司、51家再保險公司、85家專屬保險公司、7家授權再保險公司、104家註冊保險經紀、43家豁免保險經紀人、3家金融控股公司(保險)。其中,有很多是國際性的保險公司,包括大型的跨國保險公司、地區性保險公司以及本地的保險公司。
新加坡的保險市場提供廣泛的保險產品,包括壽險、醫療保險、意外保險、財產保險、旅遊保險等多種保險類型。此外,還有一些創新型保險產品,例如數字保險和健康保險等。 新加坡保險市場非常注重技術創新,許多保險公司正在積極開發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例如在線銷售平台、智能保險產品、保險理賠系統等。 新加坡的保險市場監管環境穩定健康,政府機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保險業監管局(IA)一直致力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穩定。

2.香港保險市場概覽
香港是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其保險市場也非常發達,香港保險市場規模龐大,在2021年,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增加0.06%至5817億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香港共有164家獲授權保險公司,其中89家經營一般業務,53家經營長期業務,19家經營綜合業務及3家經營特定目的業務。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1736家持牌保險代理機構,80873名持牌個人保險代理,以及24279名持牌業務代表(代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819家持牌保險經紀公司和10903名持牌業務代表(經紀) 。
香港的保險市場非常競爭,有來自本地和外國的保險公司參與其中。香港的本地保險公司包括友邦保險、滙豐保險、香港保險、永安保險等,外國保險公司包括安聯保險、普華永道保險、阿克森美孚保險等。 香港保險市場有很多特色產品,比如旅遊保險、僱主責任險、雇員補償保險等。其中,旅遊保險是一種為旅遊者提供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障的保險,適合那些喜歡旅遊的人。僱主責任險是為僱主提供法律責任保障的保險,適用於招聘員工的公司。雇員補償保險是為員工提供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障的保險,適合僱傭大量員工的公司。
香港保險市場也積極推動保險科技的發展,包括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技術來提高保險業務的效率和質量。例如,有些公司開發了基於區塊鏈的保險產品,可以在保險索賠過程中提高數據安全性和透明度。
香港保險監管機構是保險業監管局(Insurance Authority),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部門,負責監管香港的保險市場。保險業監管局於2017年11月1日成立,取代了之前的保險業監管委員會。

02 新加坡保險與香港保險相似之處
1.高度監管
新加坡和香港都有保險監管機構,新加坡的保險監管機構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為香港保險業監管局。這些機構負責監管保險公司的運營、產品開發、銷售和理賠等方面,確保保險公司和代理人的行為符合法規和道德標準,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

2.多元化的保險產品
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險產品種類繁多,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旅行保險、汽車保險等,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此外,兩地的保險公司也提供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保險等理財型保險產品。

3.活躍的保險市場
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險市場都十分活躍,兩地均吸引了許多國際保險公司在此設立分支機構,以及本地保險公司的發展壯大。此外,香港和新加坡的保險市場都注重創新,不斷推出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例如香港的保險科技(Insurtech)和新加坡的保險數字化化(Insur-digitalization)等。兩地的保險公司都開始探索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來改善服務和管理風險。

4.客戶群體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高收入國家,具有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和生活水平。因此,兩地的保險客戶群體以中高收入人士為主,這些人士通常有更高的保險需求和較強的理財意識。

5.保費融資和保單貸款
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險公司都有可以提供保費融資和保單貸款的服務。 保費融資是指保險公司向客戶提供借款,用於支付保險費用。客戶需要按照協議規定的期限和利率還款,如果未能按時還款,則會影響保單的有效性。
保單貸款則是指保險公司向客戶提供貸款,以客戶所持有的保單作為抵押。客戶可以根據需要從保險公司貸款,而不必立即贖回保單。客戶需要按照協議規定的期限和利率還款,如果未能按時還款,則可能會導致保單終止或對保險金產生影響。

03 新加坡保險與香港保險不同之處
1.保險產品種類
香港和新加坡的保險產品類型也存在差異。
香港的保險市場以傳統的人壽保險為主,這是香港的保險市場傳統的主流產品。在香港,人壽保險在保險市場中的占比高達60%以上。此外,香港的保險市場還包括汽車保險、家庭保險等領域。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保險市場則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人壽保險之外,新加坡的保險市場還包括健康保險、旅遊保險、家庭保險、汽車保險、財產保險等多個領域。此外,新加坡還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保險產品,如多元化投資策略的投資聯結保險、基於社交網絡的社會保險等。

2.監管力度
雖然新加坡和香港都有穩健的保險監管框架,但是它們的保險監管政策存在一定差異。
新加坡的保險市場監管機構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除了對保險公司進行註冊和監管外,還負責監管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此外,新加坡的保險市場監管政策也更加注重消費者保護,對保險公司的營銷和廣告活動也有更嚴格的規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還採取措施提高保險產品銷售的披露和透明度,包括要求保險公司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摘要和關鍵事實陳述。
而香港的保險市場監管機構是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其監管職責包括註冊和監管保險公司、審查保險產品以及對保險公司進行評級。香港保監局實行以風險為本的資本制度,以確保保險公司的財務穩定。

3.消費者偏好
新加坡和香港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偏好可能不同。例如,新加坡人通常更容易接受新穎和創新的保險產品,而香港人可能更喜歡傳統的人壽保險產品。新加坡人可能更願意購買保障範圍更全面的保險產品,而香港人可能更注重價格。此外,新加坡人往往更看重客戶服務質量,而香港人可能更看重保險公司的聲譽。

4.保險產品理念及產品設計
新加坡的保險產品更加偏重保障,著重於為疾病或死亡等意外事件提供全面的保障。這體現在重疾險、定期壽險等產品的火爆上,旨在發生意外健康問題時提供財務保護。這些產品還可能包括定製選項,允許消費者根據他們的特定需求定製他們的覆蓋範圍。
相比之下,香港的保險產品往往更注重儲蓄或投資機會等增值功能。從產品的普及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例如將人壽保險與投資部分相結合的分紅型終身人壽保險。香港的許多保險產品都結合了人壽保險和投資成分,讓消費者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儲蓄。
在產品設計方面,新加坡的保險產品可能更側重於為特定風險提供簡單直接的保障。例如,新加坡的定期人壽保險保單通常在保單持有人死亡時提供固定賠付,無需任何額外投資或儲蓄,這可以使這些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理解和比較。
相比之下,香港的保險產品可能更複雜,更強調保單的投資部分。例如,香港的分紅終身壽險保單可能同時提供有保證的身故賠償和非保證投資部分,這可能會根據市場表現而波動,這會使這些產品更難被消費者理解和比較。
因此,大陸客戶去香港買壽險很少會買消費型定期壽險,保險代理推薦的往往都是分紅型終身壽險,強調保單的升值空間。而大陸客戶來新加坡則相反,很多人會選擇定期壽險,因為保障屬性更強。

5.保單收益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香港的保險產品更複雜。以儲蓄分紅類保單來說,新加坡的保證收益更高,香港的非保證收益更高。香港分紅保單以「悲觀情景」和「樂觀情景」來做收益預期,市場波動大,投資者可能會賺錢,也可能會虧錢。
而新加坡分紅保單因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規定,必須統一使用投資回報率來預期分紅,收益比較穩定,風險較小。

6.關於幣種
在香港和新加坡購買保險的貨幣有所不同。 在香港,由於港幣與美元掛鉤,大部分分險公司會使用美元作為保單的計價貨幣,因此,多為美金保單,大陸客戶在香港投保也多以美金保單為主。另一方面,對於國際客戶來說,美元也是一種更熟悉和普遍的貨幣,因此選擇以美元計價的保單更方便。
新加坡的保單以新幣為主,美金為輔。與港幣不同,新幣也是一種比較為穩定的貨幣,70年代開始,新加坡與貨幣組合掛鉤,而不是任何單一貨幣。這個一籃子貨幣是不公開的,但與新加坡有主要貿易關係的國家相聯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還使用一個監測帶來監管新幣的匯率。它可以自由浮動,但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浮動,否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介入調節供需,因此,新幣足夠穩定。在新加坡,保險公司可以使用新幣作為保單計價貨幣,並且大部分保險公司也提供以美元計價的保單選擇,以滿足客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