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標本剝製師 結合科學與藝術保留動物原貌
標本製作或許會讓不少人感到不安、害怕,認為血腥和殘忍。本地唯一一名標本剝製師希望改變人們的錯誤觀念,讓大家了解她如何結合科學與藝術保留動物原貌,甚至讓寵物主人心愛的小動物永遠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29歲的譚馨韻是本地目前僅有的一名專業標本剝製師。大學時就讀動物學的她,曾在學校的博物館從事標本製作和編目的工作,了解到標本製作的奧秘,從此愛上這門技藝。
工作被人誤解 曾有人向環境局舉報
譚馨韻在去年開設Black Crow Taxidermy and Art工作室,舉辦工作坊,讓大人和小孩嘗試標本製作。
她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一開始把作品放上網時,不少網民誤會,以為她殺害動物,甚至曾有人向環境局舉報,驚動稽查員到工作室檢查。
其實,她的標本剝製工作室不會殺害任何動物,動物都是因為死去才會送到這裡,她也不處理瀕危動物。譚馨韻所處理的標本都是由公眾或研究機構所捐贈的死去動物。

譚馨韻處理顧客的寵物標本。(圖:劉偉聰)
協助寵物主人走出悲傷
譚馨韻在去年9月開始提供製作寵物標本的服務。她說,這能幫助寵物主人走出悲傷,面對寵物離世的現實。
她目前正在製作一隻寵物兔標本,主人患有憂鬱症,寵物兔是她的精神支柱,但兔子突然過世,讓她陷入悲傷,於是找譚馨韻將寵物兔做成標本,永遠陪伴在她的身邊。
製作寵物標本,最困難的就是處理寵物的臉部表情。譚馨韻說,要把動物做得逼真一點都不困難,但每個動物長得不一樣,寵物主人都認得出自己的寵物,所以她在製作標本時會參考寵物主人提供的多張照片。
「它們的臉部表情很難做成一模一樣的。我可能會做成80%相似,但是做不到100%。」
至於最難處理的動物,譚馨韻說,鳥兒的羽毛很纖細,要非常專注和小心處理,所以最具挑戰性。

譚馨韻所剝製的鳥內標本。(圖:林佳穎)
工作室也舉辦工作坊,除了讓公眾前來嘗試製作標本,也會以科學的角度教育訪客動物不同的層面。
譚馨韻今年就受邀參與新加坡文化遺產節,透過線上節目展示作品。
譚馨韻解釋,製作動物標本在科學研究上是很重要的一門技藝,保留不同動物的原貌能幫助科學家在未來進行學習和研究,甚至能通過標本,研究氣候變化對動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