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新加坡微信群裡面全部都在討論:
「你去買魚了嗎?」

漁港、菜場擠滿了採購的民眾!頗有去年搶超市的架勢~

(圖源:海峽時報)
連新加坡食品局都出來勸大家:「別搶,沒有鮮魚還有凍魚!」
啥?沒有鮮魚?原來,新加坡最大的海鮮市場爆發感染群要關兩周,直接影響全島鮮魚的供應。
所有環境局下賣魚的攤販都要暫停營業!
清蒸魚、紅燒魚、魚片米粉……再見!

最近新加坡疫情爆發,每日社區病例已經達到了去年封城期的水平!

(圖源:衛生部)
誰能想到這波疫情反彈不但影響夫妻感情(KTV),還影響我們的餐桌食物!
裕廊漁港關閉兩周 出現「搶購潮」、價格暴漲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凌晨發通告,裕廊漁港和芳林巴剎感染群7月17日又新增11起病例,感染群規模已經達到19起! 昨天漁港又新增37例!
現在兩個地點之間的關聯已經搞清楚,魚販到裕廊漁港取貨被感染後又回巴剎傳染給其他人。

(資料圖)

前天衛生部已經宣布裕廊漁港這個新加坡最大的漁場關閉兩周!也就是直接關到月底7月31日。

這下影響可大了~
裕廊漁港是新加坡最大海鮮市場,多達100家以上的攤位,每天3000多批發客戶。


外國漁船在此停靠,還有通過陸路、空運過來的海鮮。
天不亮就送來新鮮的魚類與海鮮,並就地批發,分銷給巴剎(菜市場)、超市和餐館等批發顧客。


(圖源:youtube@Baron Ang)
這個鮮魚集散地突然臨時關閉,讓人措手不及手忙腳亂。
新加坡魚商總會說,新加坡至少70%的冷藏海鮮出自裕廊漁港。
漁港批發商急著清貨,魚販著急去漁港搶貨,價格直接上漲了20-30%。

普通消費者聽說後,也開始擔心吃不到新鮮海鮮。 所以抓緊時間去菜市場「搶購」,市場排起了長隊,一些攤位提前售罄。
事實上,到了昨天早上,很多菜市場已經沒有海鮮了,那些環境局下的攤販都要停業去接受新冠檢測。
《新加坡濕巴剎市場生意照常,但海鮮短缺》

(圖源:海峽時報)
還有一些供應商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們將不接受新訂單。

這個架勢搞得新加坡食品局(SFA)都出來安撫了。
呼籲人們不要恐慌、不要搶購。
「雖然短時間可能冰鮮魚供應中斷,但是冷凍海鮮依然有貨」

(圖源:食品局Facebook)
食品局說冰鮮魚約占其產品的60%,冰鮮甲殼類和冷凍魚分別占另外20%。
現在關閉了,每日進貨的冰鮮魚和海鮮多少都會受影響,但是還有「冷凍魚」這個選項,大家不至於吃不上魚。

(冷凍魚示意圖)
供應商也在尋找替代方式~ 新加坡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Fairprice知道大家在擔心什麼。
也發了一個帖子呼籲大家「不要搶」。
「在裕廊漁港暫時關閉至7月31日的消息傳出後,FairPrice正與供應商們緊密合作,探討替代方案並增加現有供應。
目前,我們的商店仍然有新鮮的海產品,我們也有各種冷凍海產品來滿足需求。我們希望鼓勵顧客只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

(圖源:Facebook@fairprice)
不過凍魚哪有鮮魚味道好呢? 接下來的日子,就算鮮魚不斷貨,恐怕漲價是在所難免的了。
「100%會影響我們生意,我們完全進不去(裕廊漁港),我們將要零收入了」 ——菜場魚販

(圖源:CNA)
一些魚販認為至少漲價20-30%,而魚商會的人認為可能漲價30-40%。
「除非政府出手補貼。」業內人士說得也很直白了~ 漲價都是一連串的,餐廳、食閣的魚菜肴可能會跟著一起漲價吧!

從昨天起,新加坡很多食閣賣魚類小吃的攤位已經開始頭疼了。
那些賣魚片湯、魚頭爐的小販說,等庫存的魚用完了,只能關店一陣子,等到裕廊漁港重開再說。
12個巴剎中招、魚販大檢測
衛生部呼籲不要去逛
裕廊漁港還在悄悄醞釀著更大的感染群。
前天新加坡新增三個感染群,其中PSC Express Pte Ltd海運公司感染群正是位於裕廊漁港。
每天大量魚販在這裡進貨,再回到新加坡各個地區的巴剎,病毒靜悄悄地傳播開了……

最要命的是,這些巴剎(菜場)往往還是跟小販中心在一塊兒~

(圖源:海峽時報)
說好「不再公布患者到訪地」的衛生部也改變主意。
前天,衛生部公布和裕廊漁港一起受到影響的,還有多達12家巴剎/食閣,這些地方都有確診患者。
宏茂橋10道崇文巴剎與熟食中心(Chong Boon Market and Food Centre)出現兩例,另有三例待確認,從今天起關閉到8月1日。


衛生部也在以下食閣,全部發現有魚販中招,相信都是在裕廊漁港被感染的。
有確診病例的小販中心/巴剎 廈門街熟食中心 Amy Street Food Centre

忠邦巴剎與熟食中心 Chong Pang Market & Food Centre

黃埔濕巴剎 Whampoa Wet Market

直落布蘭雅彎第11座 11 Telok Blangah Crescent Market & Food Cent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