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學本科時
很多人都報名過商務英語
和劍橋商務英語

多少人為了英語生不如死
只希望有一天老外
嘗嘗學中文的痛苦

殊不知在新加坡
卻掀起了一陣「華語熱」!
新加坡商務中文熱
雖說每年有HSK考試
但是真正說明白的沒幾個
而商務中文
更是沒聽說過
卻成為了很多新加坡商人
爭相報讀的課程

課程就設在
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
學生中新加坡人
和外籍人士都有

很多人覺得奇怪
新加坡人不是都會中文嗎?
平時交流普通話也沒問題啊

其實很正常啦~
新加坡人的華語僅限日常交流
若是上升到商務談判
專業術語肯定是掌握不夠的
而且他們多是
福建廣東人後代
與普通話的構詞不太一樣
和英語一樣
新加坡的華語也是縮水版的
能省就省啦

像你剛來新加坡
人家問你吃還是包
你肯定一臉懵逼
意思是在這吃還是打包
這種水平做生意肯定不行啊
所以要專門學習一下

南大孔子學院約七年前
推出商務中文課程
多數學生是在職專業人士
本地和外國人比率各占一半
揭秘課程安排和內容
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企業
進軍中國市場
報讀商務中文的員工激增
一些學院表示
商務中文課程需求
較過去五年增加多達四成

參與課程的本地建築師說:
「遇到的中國客戶越來越多
上課之後會發覺
用中文會比較有信心」
本地物流公司高級經理說:
「老師會給我們
每一個禮拜課本那邊抄字
我們把那個字已經
收在我們的頭腦裡面了
所以我們記得很清楚」

雖然他們的中文聽起來
還是有些彆扭
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啦
除了課堂教學
學院也為企業量身定製課程
南大孔子學院助理院長說
無論是時間、地點、課程內容等等
到他們公司去做培訓
都為學員們進行服務
因為這樣子其實更有效率
可能學習效果也更好
而且課程中心會
根據學員先前測試的水平
定製不同的課程進度

(示意圖)
據中心介紹
一對一的課程的需求
過去三年增加50%
每小時收費70元新
新加坡企業進軍中國
既然說越來越多的
新加坡企業進軍中國
那到底有哪些企業呢?
首先從最熱門的說起
很多可能會讓你有點驚訝
它竟是新加坡品牌!
麵包新語
這在中國可以說是
非常普遍又親民的
二三線城市也基本覆蓋
價格也就人均30元左右
但是直營店可能只在一線城市
中國朋友可以試一下~

CHARLES & KEITH
這就是中國人民
喜聞樂見的小CK
小CK的價格比較親民
產品包含鞋履、包袋、皮帶
太陽眼鏡、手環等各類時尚配飾

包包價格也就在500元左右
中國大多數妹子都會
擁有一兩件小CK的產品
同樣地,二三線城市全覆蓋
Pedro
這家品牌在中國不是
特別普及
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

專注於生產鞋履和包包
從皮革選擇到製作過程
都是苦心經營
再加上新穎的設計風格
收穫了男士的喜愛
連不少歐美男士也會選擇

Bio-essence
這是新加坡本土化妝品牌
在上海有一家店
在普陀區亞新生活廣場屈臣氏內

美珍香
相信這個品牌在新加坡
布滿大街小巷
不管是地鐵站還是樟宜機場

但是在中國呢?
可能就不那麼普及了
只有長三角、珠三角多一些

深圳機場T3航站樓內
可能是中國美食太多了
想要用肉乾打開市場
不是那麼容易~
TWG tea

這是有一個美國人和摩洛哥人
2007年在新加坡設立的
銷售來自全世界的茶葉
茶葉盒非常精巧
而且茶廳空間布局完美
被譽為茶界愛馬仕

金莎酒店的TWG還
提供甜點和馬卡龍
除了茶葉本身
還有一種情調
中國目前只有上海有該品牌店
凱德商用
這是一家新加坡的
大型房地產公司
集團總資產超過920億新幣

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包括
天津國際貿易中心
重慶來福士

蘇州中心

你發現了嗎?
是不是都非常有設計感
而且都有屋頂綠化~
凱德還收購了上海陸家嘴的
浦發大廈
可以說是相當壕了
華業集團(UOL)

也是一家新加坡房企
天津的海河華鼎項目
是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一站

銀行
華僑銀行(OCBC Bank)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是第一家註冊在中國的
外資法人銀行
自1925年在廈門開設分行以來
又在成都、上海、紹興、天津
重慶和廣州均成立了分行
在北京和青島成立了代表處

大華銀行(UOB)
大華銀行是世界最佳銀行之一
穆迪評級為Aa1 級
標普評級為AA-

大華銀行中國分行
分布在許多城市

後期又增加了昆明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