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周期性對經營的壓力,戴森得以將每年將利潤的 1/3 投入到研發中,不少研發項目一搞就是 10 年以上。研發和製造不惜代價的雙重投入使得戴森很難控制成本,這其中也不乏高昂的失敗案例:比如戴森曾經推出過一款名為 Contrarotator 的洗衣機,它有兩個滾筒,轉速比一般的洗衣機也更快,然而市場反響平平,無奈宣告停產。

戴森 Contrarotator 洗衣機
做更好的東西,賺更多的錢,反哺研發做出更好的產品,反哺製造改造更先進的生產線,製造更好的東西,這就是戴森的商業邏輯。
2018 年,戴森公司利潤突破 10 億英鎊大關,而兩年前,這個數字還是 6.31 億英鎊。
戴森每年會推出大約 15 款新產品,除了一兩款屬於疊代更新的產品,每年正在進行中研發項目的大約有 40 個。
電動汽車是戴森唯一公開的 next big thing——信心同樣來自公司在在數字馬達技術、電池、空氣動力的經驗,相比家電,造車不僅更依賴研發和製造,產業鏈也更為複雜和冗長。

圖片來自:Autocar
在戴森計劃投資的 20 億英鎊中,一半用於研發新型的固態鋰電池,另一半就是建設工廠。
去年,戴森在英國投資兩億英鎊打造了一個 750 英畝哈拉溫頓園區,目前已投入運營,招募了 400 名資深汽車工程師,新加坡製造基地很快也將破土動工,計劃於 2020 年落成。
在 V11 生產線上,其中一個環節是在每一個零件上寫入代碼,這麼一個簡單的步驟,可以讓戴森追蹤到銷往全球每款產品甚至每一個零件的批次。
「不管哪一台機器出了問題,我們都可以追到它的來源,時間、地點、批次、貨源。」Cheng Yue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