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惹蘭勿剎區 藏著中國移民後代童年記憶

2019年03月25日   •   1萬次閱讀

鄭朝源祖父上世紀50年代在實龍崗路593號經營咖啡店,這棟藍色雙層店屋去年入列受保留建築。(新加坡《聯合早報》/梁麒麟 攝)

中國僑網3月2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具有古樸魅力的惹蘭勿剎區,是新加坡一個非常有文化特色的區域。

位於實龍崗路和馬里士他路交界處,矗立著一棟弧形外牆的藍色雙層店屋,一樓掛著「新金雅半夜酒廳」的招牌,二樓則是新加坡科學學院的校址。

對49歲的鄭朝源而言,這裡是他童年的街、兒時的家,穿過五腳基,聽著他的描述,往昔的景象歷歷在目。

「那裡以前是咖啡店,賣的福建蝦面很有名,晚上會大排長龍……再走下去是傳統洗衣店,衣服都是手洗的,我們一家三代十三四口人,就住在洗衣店樓上。」

鄭朝源的祖父鄭新銓與祖母林瑞英是第一代福州移民。與許多早期福州人一樣,他們最初經營咖啡店維生,因此租下店屋的底層單位,並在1951年註冊「新彬」這個店名。

對1969年出生的鄭朝源來說,新彬咖啡店並沒有勾起任何情懷,反倒是咖啡店於1974年改建為金杯夜總會,成了他最珍視的家族記憶。

一店屋兩酒廳三代情牽

談論惹蘭勿剎,總不免得提起新世界遊樂場。鄭朝源解釋,祖父母的咖啡店當年變身為夜總會,體現了新加坡人消費能力提高所催生的新娛樂方式。新世界因此迎來了輝煌時期,附近街道也順勢湧現許多酒廳。

那個年代的酒廳,並不是龍蛇混雜的是非之地。客源多數是在新世界玩了一天的年輕男女,他們盛裝打扮到酒廳聽歌聊天,環境安全,連當年還是孩童的鄭朝源都能隨意進出。

他說:「我會從前門跑進來,穿過小包廂之間的走廊,然後竄進祖父的辦公地方,裡頭有個樓梯,而樓梯頂端是個小隔間。那是我的秘密基地、我的遊樂園。」

酒廳之後幾度更名,但裝潢未變。走進裡頭,昏暗燈光下的一排排小包廂,依稀訴說著當年人聲鼎沸的場面。鄭朝源說,本地傳統酒廳只剩兩家,另一是位於丹戎加東路的「新寶寶」。

上世紀80年代,鄭朝源的祖父母買下這棟店屋,正式成為業主,但他們仍繼續經營酒廳,直到鄭新銓於90年代初去世,林瑞英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才轉租給家族好友鄭春明(71歲)。

鄭春明與惹蘭勿剎也有著不解之緣。他自14歲便在新世界的夜總會打工,18歲時白手起家,在德威路(Tyrwhitt Road)開設第一家夜總會。

年近古稀的鄭春明(右)不忍割棄與熟客建立的感情,堅持經營酒廳,他感念業主好友鄭朝源(左)多年不漲租,支持他繼續這門傳統生意。(新加坡《聯合早報》/梁麒麟 攝)

他一度坐擁18家夜總會,其中一家就位於鄭新銓夫婦的酒廳對面。本以為兩家會是競爭者,但鄭春明卻說:「不會啦,他做他的生意,我做我的生意,那時候人潮很多,天天是這邊也排隊,那邊也排隊。」

接手好友的酒廳後,鄭春明一做就是近30年,儘管已是古稀之年,卻仍捨不得放手。他說:「雖然附近建了兩個地鐵站,可惜沒帶來人潮,畢竟酒廳做的是熟客的生意,而老顧客也一個跟著一個『去了』。但我就是對這裡有感情,才不離開;我想轉讓給別人做,可是我放不下。」

放不下的摯友之情,舍不去的成長記憶,這些情懷與一棟油漆斑駁的老店屋又有何關係?

對於鄭朝源和鄭春明而言,在急速變化的城市景觀中,能夠保留店屋原貌,便是抓住了記憶的尾巴。店屋如今由鄭朝源繼承,並於去年5月列為受保留建築,也讓故事得以續寫。

店屋保衛戰

鄭朝源的店屋所處的整幅地段,原本將興建地下公路系統。

根據1996年陸路交通白皮書,來回總長30公里的地下公路系統,可讓車輛避開路面的繁忙交通,緩解市區的擁堵情況。但隨著公共運輸網絡的改善及土地使用政策的調整,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市建局於前年8月宣布撤銷計劃,才讓該地段「解鎖」。

但在那之前,店屋的命運一度堪憂,不僅無人問津,鄭朝源嘗試向銀行貸款以買下其他手足的所有權時,也頻頻碰壁,只能出售手頭其他資產以籌集資金。

即便店屋如今已是受保留建築,仍有房地產顧問公司甚至開出七位數高價向他收購,但鄭朝源不為所動,儘管他明白這意味著當初所投入的錢等於石沉大海。

「對我來說,這根本不需要考慮,這是祖父母留下來的產業,是無論給我多少錢,我都不願意賣掉的東西。」

正因如此,當市建局去年發信邀請業主們開會商討是否保留那一帶的八棟店屋時,鄭朝源是率先表示贊同的業主之一。

但他坦言,並非所有業主都持相同看法。畢竟,少了對地方的情感依託,理性而言,直接把店屋推倒重建,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或許更顯著。

八棟店屋建於二戰前,建築風格為裝飾藝術(Art Deco)。市建局在同年6月舉辦了「裝飾藝術探險之旅」,引導公眾一同探索這類店屋的屋頂和通風口等建築細節,並窺探惹蘭勿剎的新舊行業。

廣順 上世紀初加冷河畔經濟活動象徵

本地文史研究者林堅源(54歲)是「裝飾藝術探險之旅」的講解員之一。他受訪時解釋,裝飾藝術興起於上世紀30年代,是對新藝術(Art Nouveau)的繼承和反對。

在新加坡,它象徵著建築風格逐步遠離一戰後普遍採用的經典樣式,改為相對簡約、較少裝飾的流線型幾何設計。這類店屋的標誌為台階式山牆屋頂,上頭可能有個旗杆。

距離鄭朝源店屋不遠處的卡文路(Cavan Road),也矗立著一座屬於裝飾藝術風格的老工廠——「廣順公司機器鐵廠」。

廣順公司機器鐵廠見證了20世紀初加冷河畔的經濟活動,當時河畔港口船來船去,造船廠、修船廠以及供應船舶零件的五金店,共生共榮。(新加坡《聯合早報》/蕭紫薇 攝)

這座工廠成立於1933年,原本生產可將橡膠碾平的機器,但在二戰後進軍船舶修理業,成為第一家打破歐洲壟斷的華人企業。

林堅源說,廣順公司機器鐵廠象徵著加冷河畔在上世紀初的經濟活動。那裡當時設有海港,因此催生了造船廠、修船廠,以及供應船舶零件的五金店。

1991年10月25日,惹蘭勿剎被市建局規劃為保留區,包括這座工廠在內的445棟建築物成為首批受保留建築。

其中包括貝當路(Petain Road)一排兩層店屋。它們建於1930年,立柱和外牆以花卉瓷磚和石膏浮雕裝飾,風格較為奢華。

這些年來,市建局逐步保留更多惹蘭勿剎的早期建築,旨在擴大受保留建築的類型,加強這區的古樸魅力,供國人更好地撫今追昔。

在保留與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66歲的托馬斯·雅各布(Thomas Jacob),中學時代是新加坡科學學院的學生。

這家成立於1952年的私立教育機構,位於鄭朝源店屋二樓,是上世紀60年代名校生前來學習科學的地方。原因是,多數學校當年並沒有實驗室。

如今擔任新加坡科學學院總裁的雅各布憶述以前下課後,他會和同學結伴到附近的惹蘭勿剎體育場觀看足球賽。

作為新加坡足球誕生之地,惹蘭勿剎體育場曾見證馬來西亞杯足球賽等多場精彩賽事。它在70年代也是學校儀樂隊比賽和警察軍操匯演的場所,林堅源小時候就常跟隨父母去觀看錶演。

原本充滿青春氣息的地區,隨著人們在上世紀末從店屋搬遷至組屋,才逐漸喪失朝氣。鄭朝源一家也在他12歲時,搬到實龍崗花園市鎮。

但對於惹蘭勿剎的前景,他始終保持樂觀。「看看駁船碼頭、牛車水客納街這些老區,經市建局重新規劃後,如今新舊建築並存,也吸引年輕人前往。」

多樣性的必要

其實,惹蘭勿剎的面貌正在悄悄蛻變。距離鄭朝源店屋不遠的馬里士他路,一排受保留店屋將重新發展為精品公寓。這個名為1953的永久地契項目,將在保留店屋外牆的前提下,興建零售商店和住宅。

與此同時,衛生部將在2023年之前於加冷興建綜合診療所,建屋發展局今年2月也在那一帶推出預購組屋項目Towner Crest和Kallang Breeze。這讓業主和商家相信,惹蘭勿剎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如今的德威路已是潮人咖啡館聚集地。林堅源說:「轉型是好事。我們在懷舊的同時,不能停滯不前,否則如何讓一個地區保持活力?」

但他希望,轉型過程是由下而上,允許惹蘭勿剎保持其多樣性,尤其是不應為了引進新行業,而對傳統行業如五金店進行逼遷。

「這也有利於我們發展旅遊業。過去,我們著重於烏節路、聖淘沙這些購物和娛樂景點,但真正能讓新加坡脫穎而出的是地方文化。」

由市建局制定的發展總藍圖,為新加坡勾勒出中短期的土地發展計劃,每五年檢討一次。當局將在本月內舉辦2019年發展總藍圖草案展覽,收集公眾對草案的反饋和意見。草案預料將涵蓋當局在保留建築和地區特色上的未來策略。(楊浚鑫)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