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衛生學院社區援助團隊的數據顯示,去年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前去求助的青少年個案達2452起,同比增加約10%,當中用網絡尋求幫助的增加約九成。院方正在招募更多年輕義工來推廣心理健康意識。
心理衛生學院屬下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的志願者,攜手設計推出心理健康小卡片,至今已發出超過1萬份給有需要的青少年。
莎法在2015年加入志願團隊,主要協助中心推廣並提高心理健康意識,集思廣益制定並提升中心的服務。
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志願者莎法表示:「我們就像是心理健康倡導工作的夥伴,可以去學校同學生、老師甚至是大眾溝通,倡導心理健康以及求助的重要性。我們就像心理醫生和社區大眾之間的橋樑,把提供專業服務和使用服務的人銜接起來。「
莎法也表示,通過外展活動,她也有機會同更多人交流,在收集更多資料後,她也可以回到中心向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提供更及時和全面的反饋,從而進一步加強服務。莎法也說,一般青少年到中心接受心理健康評估後,在見心理健康輔導員或是進一步轉介給心理健康團隊之前,會有一些等候時間,這個時候,這些青少年就能通過志願者所研發的調適遊戲來舒緩心情。
中心主要服務年齡介於16到30歲的青年,而所錄取的志願者也必須是同個年齡層,以幫助中心更好地了解和接觸青少年。
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資深個案管理員張凱欣表示:」(例如他們建議)不要用一些專業術語,完成心理健康評估之後,我們會口述給(青少年)一些建議,說你可以在自己的時間內,去做些什麼東西去調適心理,可是像莎法和她的團隊,她們就花了很多時間,差不多幾乎兩年的時間,去研發我們所說的心理調適小卡,因為她們覺得如果是口述的很容易。「
中心也表示,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的義工都是熱衷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改進和倡導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協助中心塑造策略和服務;並幫助中心確保服務能與青年的需求與時並進。中心也提供結構化的在職培訓,涵蓋項目管理、心理健康素養和同伴協助等。
中心今年收到30份志願者申請,每年一般會錄取8到12名義工。志願者必須參與至少九個月的義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