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勞動力市場又一次拉響了「缺人警報」。根據人力部最新發布的《2024年職位空缺》報告顯示,新加坡眾多崗位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部分崗位的缺人比例甚至接近六成,並且在這些缺人崗位中,有一半屬於新增職業。目前,新加坡的職位空缺數量已逼近8萬人。

新「搶人計劃」出爐
為了解決用人難題,新加坡當局在本月推出了全新的「搶人計劃」——全球創業者計劃(Global Founder Programme,簡稱GFP)。

4月22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正式宣布全球創業者計劃的申請通道開放,旨在鼓勵全球各地的創業者前往新加坡建立和發展新項目。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新加坡已經與50多名創業者展開合作,成功促成30多家新企業在當地落戶。能夠參與該計劃的創業者,大多來自新興行業。
據多家媒體對EDB總經理的採訪內容,該計劃在初期主要聚焦於金融科技、人工智慧、醫療保健和製造業等領域。這些新興行業在新加坡紮根發展,意味著將會有更多與之相關的崗位被開放出來,這與人力部的報告數據高度吻合。

人力部《2024年職位空缺》報告明確指出,新加坡市場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去年12月的職位空缺數量高達7.75萬個。

其中,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等白領工作崗位的空缺最為嚴重,而資訊通信、金融及保險服務和專業服務等領域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用人荒的兩大成因
01
新增崗位多,新興行業崗位空缺大
隨著新加坡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新興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帶來了大量的新增崗位。這些新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較高,而當地的人才儲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崗位空缺問題日益突出。
02
人口缺口大,補充人力迫在眉睫
根據《新加坡人口白皮書》的預測,到2030年(5年後),新加坡本地人口將增長至690萬,其中公民人口達440萬,永久居民人口達60萬。

然而,目前最新的《新加坡人口簡報2024》數據顯示,本地人口約為604萬,其中公民363.59萬,永久居民54.49萬(公民和永久居民共計418萬)。這意味著在未來五年內,新加坡總人口需增加86萬,其中公民人口需增加76.41萬,永久居民需增加5.51萬。

從人口增長的角度來看,新加坡的生育率近年來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去年,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維持在0.97,居民新生兒僅有3.08萬。即便這些新生兒全部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在未來5年也僅能使公民人口增長15.4萬。考慮到人口自然死亡等因素,公民人口缺口仍然高達61.01萬。因此,通過移民來補充人口似乎成為了解決公民缺口的唯一途徑。
移民新加坡並非易事
移民新加坡需要分三步進行:首先必須獲得新加坡身份,其次拿到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PR),最後申請公民身份並獲得批准。然而,申請新加坡PR並非易事,大部分新加坡居民都卡在了這一步。申請新加坡公民更是難上加難。
幾年前,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在出席一次國際會議時曾表示:「我只有三百五十萬新加坡人,而本區域有數十億人在排著隊進入新加坡…」但實際上,最終能夠成為新加坡人的只是極少數。
哪些人申請PR時有「特權」?
01
網友分享:條件好也可能被拒
根據PR數據統計網站的數據,許多條件優越的申請者都被拒之門外。這些被拒者擁有高學歷(如碩士學歷)、高薪行業工作(夫妻二人年薪達200k)、稀缺的醫護行業背景(持有EP准證)、在新加坡居住時間長(來新13年)以及有本地人直系親屬擔保等優勢條件。由此可見,新加坡在吸納人才時並非只看單一條件,而是「挑人」極為嚴格。

02
看數據:這幾類人最易獲批
從《新加坡2024年人口簡報》的數據可以分析得出,獲批PR的人群主要具有以下特徵:
87.5%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
80%具有中等學歷以上;
超過90%來自東南亞和亞洲地區。

03
看官方態度:這幾類人更受歡迎
新加坡多名政要曾公開透露官方在遴選新移民時的考量因素。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部長表示,政府審核時主要考慮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如有公民配偶則優先獲批)、年齡以及在新加坡的生活時長。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長則強調,看重申請者與新加坡社會的融合度,其次是經濟貢獻、年齡和學歷。前總理李顯龍也指出,申請人需要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為新加坡經濟做出貢獻,掌握必要的能力和技能,並真心熱愛新加坡。

綜合來看,新加坡審核PR申請時主要考量以下因素:申請者的年齡(越早申請越容易獲批)、家庭背景(有孩子的更容易獲批)、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高學歷、高工資、稀缺行業的人更容易獲批)、融入本地社會的能力(更能接受新加坡生活的人容易獲批)以及在新加坡生根的意願(本地有房產、有家庭的人更容易獲批)。
不過,即便有些人滿足兩條以上的條件,仍然可能被拒。不少人認為移民新加坡充滿了「玄學」,其實並非如此。申請新加坡PR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只有各方面都有一定優勢,且其中一兩項較為突出,才更容易獲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