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兩周,新加坡白天的氣溫變得酷熱難耐。
新加坡氣象署指出,蔡厝港在3月24日下午測到36.3攝氏度的高溫,是2024年開年以來的本地最高氣溫。
壞消息是,4月和5月還會繼續那麼炎熱!
去年的高溫乾燥天氣主要由全球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這個自然現象出現後的第二年氣溫通常會進一步升高,所以今年恐怕只會更熱。再說,4月和5月原本就是新加坡每年最熱的月份。
新加坡氣象署(4月1日)發布的未來兩周天氣預報,儘管4月上旬的降雨機率會比前兩周高,每日的最高氣溫相信仍會維持在34至35攝氏度的高溫,有時甚至有可能超過35攝氏度。
更糟糕的是,今年的高溫還伴有「兇猛」的紫外線,在戶外曝曬沒幾分鐘,皮膚會有灼傷感,紫外線指數已兩度達到極端水平。
紫外線指數越高,紫外線的灼傷就越強,對皮膚和眼睛的潛在傷害也越大。指數6至7的紫外線屬於「高」水平,8至10屬於「非常高」,11以上則屬「極高」水平,15是最高值。

(聯合早報)
全島熱浪難耐,我們應該如何防暑呢?
1、不能懶惰,全副武裝出門
有些人會嫌麻煩,懶得在出門前先塗防曬霜,或者覺得包里要放很多「防暑神器」會很重。
對於紫外線指數達到極高水平,氣象署網站給予民眾的建議包括:
儘量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並每兩小時補擦
戴上帽子做防護,寬邊的帽子預防紫外線更有效
戴上墨鏡減低紫外線傷害眼睛,降低患上眼睛疾病的風險
使用陽傘或雨傘幫助減少紫外線照射。
除了防曬三寶(防曬霜、雨傘或帽子、墨鏡)之外,也可以隨身攜帶面部噴霧、攜帶式風扇、防曬衣以及一瓶水,都能有助於降溫。
實在不清楚該如何「武裝保護」自己的話,不妨看看在獅城旅遊的中國旅行團或韓國旅行團的大媽們,她們的防暑防曬動作最標準,絕對是最佳示範。

(海峽時報)2、可以坐巴士就不要走路
這一兩個月,我們可以稍微懶惰一些。平時一兩個巴士站的路程,你可能會為了省車費或者想運動一下,而選擇走路。
不過,這兩個月如果天氣太炎熱時(例如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不妨以坐巴士、坐地鐵來代步,既可以享受些冷氣來降溫,又可以免去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中暑(Heat Stroke)的風險。
3、使用除濕機
雖然天氣特別炎熱,但即使待在室內也總感覺有種很潮濕的感覺。
這是因為新加坡一年四季如夏溫度比較高,地表下的水汽都被蒸發到空氣里,導致空氣比較濕潤,相對濕度也較大,全年相對濕度約82%或更高。
特別是這幾個月環境溫度較高,空氣濕度會使空氣環境熱量堆積在體表,影響人體的正常排熱,使人感覺濕熱難耐,全身幾乎整天都處於黏糊糊的狀態。
這時,可以用除濕機來幫助家裡祛除濕氣,這樣待在室內就會感到比較乾爽。
4、穿淺色的衣服
這幾個月請暫時把你的深色衣服都收起來吧。
如果是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室外的溫度比人體高,熱量就會從空氣傳導到人體,這時穿淺色衣服受到的熱輻射程度會相對較少。在這種情形下,穿淺色衣服會讓人感覺比較涼快。
另外,不要穿合成纖維的衣服,比如聚酯纖維或人造絲,因為這些衣服不能吸汗,也不容易散
熱。
輕薄的棉質布料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它透氣又吸汗。
5、出國避暑

(business.inquirer.net)
經濟條件較好的蟻粉,也許可以把每年出國的時間安排在這幾個月,雖然只是暫時逃離炎熱一兩周,也總比沒有強。
如果預算比較吃緊,可以開車或坐巴士前往位於馬來西亞的金馬侖高原,全年溫度15至25攝氏度。
若蟻粉的預算多一些,可以坐飛機到位於沙巴的昆達山(Kundasang)地區,氣溫也是介於16.5至25攝氏度,在三月和四月去比較合適,五月過後會進入雨季。
想去遠一些的地方旅遊,可以考慮胡志明市南部的避暑勝地大叻(Dalat),溫度16.5至25攝氏度,在四月前去比較合適,過後是雨季。
至於印尼西蘇門答臘省第三大城市武吉丁宜(Bukittinggi)也是一個好選擇,溫度在17至26攝氏度,五月去較合適,此前是雨季。
或者還可以去菲律賓旅遊勝地碧瑤(Baguio),氣溫介於13至23攝氏度之間。
5、改變我們的個人習慣
不想地球像個不斷加熱的烤爐,每年都把你熱到「呱呱叫」,恐怕我們真的得徹底改變我們的個人習慣。
李顯龍總理3月25日在臉書發文問新加坡人,最近感覺很熱嗎?
李總理說,我們本地的研究結果與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相呼應,該報告發現,2023年是世界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24年預計會更熱!
氣候變化導致地球明顯變暖和帶來極端天氣。政府致力於可持續發展,並呼籲國人從自身開始做出改變,例如減少浪費、改用節能電器、購買不必經過遠程運輸的本地農產品以及晚上時關閉不必的燈。
雖然,這麼做不能馬上讓溫度降下來,但為了我們以及後代的生存,我們得馬上開始改變我們的個人習慣。
如果你是那種堅持什麼防暑功夫都不想做的人,那麼就只能祈求天公不作美,下場雨來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