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月新政解讀,EP、退休、培訓等等……

新加坡三月新政來襲!
看看這個月會有哪些政策,帶大家一起看一看~
調高EP薪金門檻
新加坡正面臨著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EP)政策的一項重要變革,這次變革預計會對工資體系產生深遠影響。具體來說,從2025年1月起,EP最低工資水平將進行調整,而現有EP持有者必須從2026年1月開始遵守新的收入標準。

對絕大部分行業而言,這一最低工資標準將從之前的月薪5000新幣增加到5600新幣,這項600新幣的提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變化。
在如金融行業這樣的薪酬水平相對較高的領域中,申請EP的最低收入要求也將被調高。新設的工資門檻即將從原來的5500新幣增至6200新幣,這一調整體現了市場對金融業專業人士更高專業技巧和貢獻的更高期望值。
已經意識到這些改變可能會給一些EP持有人帶來擔心,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職業未來感到不確定,有些人可能甚至擔心失去工作。
但從一個更正面的觀點來看,此項政策調整可能促進就業市場產生一些積極變化。

為了留住優質的EP員工,公司可能需要在報酬上作出合理的調整。這種對薪資待遇的改善可能進一步激勵員工,同時促使公司更認真地考慮其人才培育和留任策略。
調高海事領域外勞稅
從2026年1月開始,新加坡政府宣布將對海洋造船行業施加更高的外籍勞工稅。針對非熟練工人群體,外籍勞工稅將從目前的400新幣提升到500新幣,增加了100新幣。而對於熟練工人而言,他們的外籍勞工稅會從300新幣適度上漲至350新幣。

在此之前,貿易和工業部已經在上周通報,該行業的外籍工人比例上限將由目前的77.8%降減至75%。這一變動意味著公司現在每聘請一名本地員工,配額允許聘請的外籍工作準證持有者將從3.5名降至3名。
為了讓企業有適當的調整時間,這些包括客工比率頂限和外籍勞工稅的調整將在2026年1月才正式實施。

實行新措施後,若僱主的外籍員工比例超出了設定的上限,現有的外籍員工仍然能繼續工作直至他們的工作準證到期。但在此期間,這些僱主將無法為超額的外籍員工申請新的工作準證或續簽現有準證。
退休年齡為64歲
政府計劃在2026年7月1日再次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上限,將分別調整至64歲和69歲。

這一決定延續了李顯龍總理在2019年國慶慶典上的宣布,即政府將逐步在2030年之前將原定的62歲法定退休年齡調整至65歲,並將67歲的重新僱傭年齡上限提高至70歲。此前,政府已於2022年7月將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延長一年,分別調整至63歲和68歲。
根據人力部的數據顯示,新加坡老年員工的就業率持續增長,55歲至64歲仍在就業的比例從2018年的66.8%增至2023年的70%。同時,65歲至69歲仍在工作的老員工比例也從43.8%增加到48.3%。

全國職工總會副秘書長王志星在周一下午的Facebook貼文中表示感謝政府傾聽工友和工會的反饋,並實施提升年長雇員多項援助的措施。他指出,延長年長雇員的工作年限是讓他們擁有充足退休儲蓄的最有效方式。
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有助於僱主調整人力規劃和技能提升計劃,並支持那些有能力並希望繼續工作的年長雇員。
轉業計劃薪金支援調高
在整體工資水平看漲的環境下,政府從今年4月開始將提升職業轉換計劃的工資補貼上限。這項舉措使得僱主能在員工參與培訓的六個月期間,獲得從之前的最多3萬6000新幣增加到4萬5000新幣的最高工資支持。

職業轉換計劃主要旨在幫助僱主支持那些處於職業中期的新職員或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讓他們能夠從事長期發展前景看好的新崗位。通過此計劃,參與的僱主可享受工資補貼。
對於年齡達到40歲或以上,或是長期失業的個人,若他們自今年4月起參與職業轉換計劃接受培訓,僱主可獲得的工資支援從每月最高金額的6000新幣提升至7500新幣。其他參與職業轉換計劃的受訓者工資支持上限同樣有所提升,從原本的每月4000新幣上調至5000新幣。
當雇員在職業轉換計劃中參與入職培訓計劃或職位再設計培訓時,僱主將獲得相應的工資補貼,並需支付員工剩餘的工資部分。通過這些實習和培訓項目,參加培訓的求職者將從勞動力發展局獲得工資補貼,而提供培訓和實習機會的僱主將補貼至少工資的10%以支付相關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過去兩年努力提升低工資員工的收入措施也取得了成效。目前,受益於逐步提高工資模式的低收入員工人數已經超過15.5萬人,覆蓋了9個行業,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5倍。
新加坡目前設定的薪資起點為每月1400新幣。
其他新政
自3月1日起,新加坡對申請或續簽工作準證的要求不再包括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這意味著即使你沒有疫苗接種證明,同樣可以申請新加坡的工作準證。

另外,新加坡衛生部已宣布,從3月1日起,將開始緩解某些防疫措施,不再在低風險環境中要求人們佩戴口罩。
這意味著包括多種類型的門診設施如綜合診療所、家庭醫生診所、專科診所、透析中心、中醫堂以及牙醫診所在內的場所將不再規定必須戴口罩。住院病人以及照護中心和護理機構的居住者也被免除了戴口罩的責任。

然而,在被視為高風險區的地方,如病房、急診部門、療養院和護理機構內,訪客和員工依然需要佩戴口罩,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那些弱勢和易感染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