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2020年02月25日   •   1萬次閱讀

最後說說治療。80.9%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為輕症,13.8%為重症,尤其本來就患有基礎病的,4.7%為危重。「新冠病毒」是自限性疾病,目前無針對性的有效藥物。截至2月23日,新加坡89個確診中,51人已治癒,治癒率達57%. 不過,仍有5人在加護病房,其中1人病危。

四、新加坡防控次生危害 現在說說次生危害。 次生危害有哪些?至少有三個,一是醫療資源擠兌,一是經濟崩潰,一是社會撕裂與動亂。

截至2月23日,新加坡確診89人,51人治癒,仍有有38人在治。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有隔離病床330個,發生嚴重疫情可以加到500個床位。按目前本地疫情看,尚無形成醫療資源擠兌的危險。

大部分傳染病疫情,一般需要好幾個月才會達到峰值。像武漢這樣的速決戰固然不打不行,但只打速決戰恐怕也不行。打速決戰的手段是下猛藥,目的是儘快遏制惡化。是藥三分毒,下猛藥可以濟得一時,但並無可持續性。 最大的不可持續性是來自經濟的壓力。封城、停工、停課,所影響的遠遠不止那14天,而是影響整個供應鏈和價值鏈。

在新加坡,絕大部分本地家庭是雙職工雙薪。新加坡是全球外向度最高的經濟體,沒有「之一」。新加坡外貿是GDP的三倍有餘,新加坡有近4萬家外國企業,其中7000家跨國公司把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航空、航運、物流樞紐,更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新冠疫情對新加坡經濟社會的影響肯定比2003年的非典來得大。今天,新加坡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相互依賴度比2003年高得多,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停工對新加坡產業斷鏈的威脅也比2003年高得多,這還不論疫情全球爆發對經濟生活的威脅。 在沒有封城、停工、停課的情況下,新加坡已經宣布今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0.5%到1.0%之間,可能會面對20年來的第一次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是實實在在的影響,經濟負增長1%,不能理解為每個人收入減少1%。經濟衰退會造成失業,而失業是民生最大的打擊之一。

有些人會說,你要錢不要命。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但必須正確對待「要錢」和「不要命「之間的關係。按目前80%輕症的統計數據,新加坡不停工、停課,離「不要命」還是有段距離,但進行封城停工停課的經濟代價卻是擺在眼前的。

當你手機有100%電量時,你不會在意10%的耗電,隨便用。但是,當手機只剩10%電量而且手中沒有充電器的時候,恐怕連1%的耗電都要謹慎。

為了緩衝經濟衰退對民生的打擊,新加坡政府2月18日宣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了一些幫扶措施,包括給前線醫療部門的8億新幣預留撥款、40億新幣「經濟穩定與支援配套「、16億新幣「關懷與援助配套「,合計64億新幣,占本年度政府部門總支出836億新幣的7.7%。

在疫情影響下「儘可能維持正常生活」,包括經濟生產,符合新加坡自1984年推行的「全面防衛」(Total Defence)的概念和要求。「全面防衛」有六個環節,其中一個是「經濟防衛」。

什麼是經濟防衛?確保在戰爭時期或國家面臨威脅時,經濟能照常運作,日常生活儘可能保持正常。跟湖北一比,新加坡這個特點更為突出——封城之後,湖北能有19個省份對口支援,新加坡如果封城,能有什麼?只能靠自己

最後談談社會撕裂和動亂。每個社會都有裂痕,移民社會尤其如此,多元種族的移民社會更是如此。新加坡恰恰是多元種族的移民社會。在平時,社會裂痕顯現較少,尤其在經濟繁榮,歌舞昇平之時。 但是,在社會出現壓力時,裂痕就會顯現。尤其在一些本來就存在裂痕的環節,如新移民與本地人的矛盾,崩裂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愈大。

如果新加坡經濟崩潰,社會肯定出現巨大裂痕以至撕裂,撕裂以至發生動亂,就如我們在本區域一些城市所見。一旦社會出現撕裂和動亂,再要去彌補就十分耗時耗力,有時可能完全無法補救。

五、新加坡的持久戰 病毒來無影去無蹤,潛伏期的極端情況可長達24天,可以無症狀傳播。怎麼防? 一個「防」法,當然是中國的封城、停工、停課。

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毋須再忍。防不勝防的時候,就不能只靠防。 對新加坡來說,通過封城、停工、停課的速決戰既非選項,那麼就得轉變思維和方向,只能打持久戰。

新加坡目前打的,就是持久戰。在未來一兩個月內,不太可能指望疫情得到解決。長遠來說,全球大範圍爆發是很可能的。 (新加坡傳染病專家表示疫情有望在5月結束) 從目前看來,日、韓、歐洲、中東、東南亞、澳洲、美國等都有疫情,而且有些呈爆發性態勢,伊朗疫情升溫,而韓國疫情預警已升至最高級。新加坡最近的一個鄰國印度尼西亞至今未有病例,細思極恐,希望是杞人憂天。 對新加坡來說,封閉國門即不是選項,那麼,第二波國際傳播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就不小。病毒傳播如此反覆循環,疫情的緩解就不會是指日可待。

既然是打持久戰,就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新加坡政府採取的是底線思維,有最壞的打算(worst-case scenario),才能做最好的準備。用中國話說,就是「打預防針」,心理上的預防針。把醫療資源留給最有需要的人,留給前線醫療人員,是「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的一部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如果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策略。如果病毒已經擴散,追蹤密切接觸者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我們繼續讓所有可疑病例住院隔離,醫院肯定無力支撐。」

在本次抗疫中,我們還見到不少其他「打預防針「的例子,包括39歲孟加拉國客工病危,衛生部長顏金勇早在2月13日就說,「有些人的病情可能會較為嚴重,小部分的人也可能因此病逝,我們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2月21日,新聞報道「新加坡與孟加拉外長對此專門進行了電話交流,新加坡政府正在竭盡所能照顧他,為他提供最好的醫療護理」的消息。這些都是在「打預防針」,讓人們做好心理準備。 在政治上,「打預防針」有一個好處。及早亮出「最糟情況」,在情況惡化時,人們已有心理準備,在情況好轉時,人們會認為你力挽狂瀾。新加坡在明年4月之前得舉行下一屆大選,如何引導選民心理,十分重要。 六、現在到底怎麼辦?

最後說說新加坡如何防,如何治。

做好個人衛生很重要。「新冠病毒」病毒體積較大,尤其在新加坡這種潮濕氣候中,飛沫掉落到表面上可以繼續存活。

無論是電梯按鈕還是地鐵把手還是各種各樣的其他物體表面,人為的清洗是必要的,但清洗總有空隙,不可能每次有人觸摸了就洗。只要有空隙,病毒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勤洗手很重要。 出門之前洗手,可以避免(如果自己是無症狀帶病毒者而不自知)把病毒帶給別人,到目的地之後洗手,可以避免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重要的是:洗手,洗手,洗手,還有洗手之前不要摸臉,不要摸臉,不要摸臉。

新加坡政府目前的策略是,所有出現症狀的病人先去家庭醫生和社區診所求診,然後休5天病假。一般流感5天就會自愈,5天內沒自愈的,就有可能是「新冠病毒」,那麼,就回去同個診所,讓醫生診斷是否有必要送去醫院確診。 新加坡平時每天約3萬人得普通流感,這些平時都是在家庭醫生或社區診所就診,並不動用公立醫院。

現在,如果3萬人都第一時間衝去公立醫院,一來是形成擠兌,二來是浪費資源,三來反而把普通流感病人暴露在可能的「新冠病毒」病人當中。所以,出現症狀之後,不應第一時間趕去公立醫院,除非是有基礎病或情況較重的病人。

即便在醫院確診的,大部分因為是輕症,並無住院的必要。「新冠病毒」目前不存在有效藥,有需要住院的主要是重症病人,需要治療並發的重症,如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還有就是進行隔離。

但隔離不一定要在醫院進行,只要監控措施得當,完全可以在隔離中心甚至在家中進行。關鍵還是在於把寶貴的資源留出來給最有需要的人群

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該吃吃,該睡睡,該健身健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王道。不要過於憂慮,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自己氣自己。這些都會降低免疫力。

新加坡確診病例昨天沒有增長又如何?即便連續幾天零確診又如何?月底破百又如何?月底不破百又如何?重要的不是短期的數字高低,而是認清一個事實——我們面對的很可能是個會長久在我們身邊出沒的「生活夥伴」

我們參考一下2009年H1N1甲型流感爆發。新加坡是年一共41.5萬人感染,絕大多數是輕症,1600多人住院,其中100人左右需要加護病房,18人死亡。後來開發出疫苗,42萬人接種。至今,H1N1仍存於世上,包括新加坡,並未像天花病毒已被根除。對新加坡來說,H1N1病毒是常在我們身邊的「生活夥伴」。

「新冠病毒」是否也會成為「生活夥伴」?看來有可能。對付「新冠病毒」,要針鋒相對;有時需要中國式的速決戰,人定勝天。有時,需要新加坡式的持久戰,天人合一。有時,來一次速決戰解決燃眉之急,之後還得持久戰,方能解決長治久安。

這陣子許多人在說抄作業。自然科學作業,當然可以抄;社會科學作業,A國同學抄B國同學,開什麼玩笑? 新冠疫情,既是自然科學作業,也是社會科學作業。有些部分可以抄,也應該抄;但有些部分肯定抄不來,根本不能傻傻照抄。病毒不分國籍,沒錯;但疫情畢竟有別。

劣等生抄作業,囫圇吞棗,畫虎類犬;普通生抄作業,亦步亦趨,邯鄲學步;優等生抄作業,舉一反三,量體裁衣。

上一頁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