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一種珍稀保留的老建築——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這些黑白屋隨著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開始興建起來。所有的黑白屋均建於1898-1941年新加坡歷史上的英國殖民時代。當時這些黑白屋是英國為殖民時代的英軍官兵及公務員建造的。有的是當年的英軍兵營,有的是英國殖民政府的高官權貴住所。

目前,國有黑白屋共有500幢,大部分為新加坡政府所有。這些老房子只用來出租,是不售賣的。
黑白屋是一種在熱帶殖民地區獨有的結合英國「都鐸式」建築風格和馬來吊腳屋還有部分印度建築風格的獨特建築,它以白牆黑窗為主,配以高敞的紅瓦屋頂,寬大的迴廊,高天花板,高百頁窗,有著良好舒適的自然通風以適應新加坡熱帶與季候風的氣候。它的窗戶迴廊上也掛有獨特的黑白相間的竹簾,這是黑白屋的標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積大,有的一座小樓後還另外附帶一座連接主體建築的傭人住房,有些大型黑白屋占地面積甚至達上萬平米。

在當年的英國殖民時代,還是一個馬車盛行的年代,有的占地面積大的黑白屋從大門到屋子還有長長的車道,住在黑白屋的人家,一般要僱傭車夫,園丁,女傭,廚師等至少四五個傭人,生活成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黑白屋是英國人勢力與地位的象徵,建造地點也遠離華人聚居區,由此可以想見英國人當年在此享受的絕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傲慢的貴族生活!
你能想像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現在還有人住在這麼大的房子裡嗎!黑白屋現在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嚴格保護,不少黑白屋因年代久遠,屋況老舊破敗,需要加建改造才能繼續使用,但是這些老房子的外觀和整體結構是不能隨意改變的。有一次看一篇報道說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牆上的一個窗口做了改動,結果很快就有市區重建局的人找上門來讓他恢復原狀。
現存的黑白屋因為大多為私宅或辦公場所,限於隱私,一般人難以接近,但是現在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開發成了商業用途,普羅大眾則可以隨心所欲地走進黑白屋,去親身感受體味那段精緻優雅的舊夢年華。像新加坡植物園旁的鄧普西山,原是英軍的東陵軍營,現在則被開發成了一個集餐飲,娛樂,休閒,辦公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休閒娛樂場所,我也曾在波那維斯達地鐵附近的那片黑白屋中看到有在黑白屋中經營的星巴克咖啡店。新加坡現存的黑白屋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植物園一帶,還有亞歷山大公園,三巴旺,實里達和武吉知馬等地,不同地區的黑白屋建築風格外觀也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