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四成新加坡民眾希望疫情後能彈性選擇工作地點

2021年02月20日   •   9405次閱讀

隨著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新加坡國內的疫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在後疫情形式下的工作地點選擇上,成為了很多民眾考慮的事情。

據一項最新人力資源調查顯示,超過四成新加坡人希望在冠病疫情結束後能繼續選擇去公司或留在家中上班。

調查的詳情

據悉,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Randstad)去年10月在全球34個市場展開大規模工作觀察(Workmonitor)調查,在每個市場訪問了至少400名當地雇員。

據調查報告顯示,在新加坡,每五人就有兩人希望在疫情過後仍能有彈性地選擇在家或去公司工作

14%的新加坡民眾想要完全在家辦公

在所有本地受訪者當中,有14%想要完全在家辦公,19%要求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及11%希望能有隨時在家辦公的選擇

任仕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經理佳雅·戴絲(Jaya Dass)認為,員工和僱主的期望都在改變,企業能否恰當應對至關重要。她說:

「企業必須開始重新設計他們的員工團隊結構,並在提供靈活工作安排的同時,保留公司文化、員工敬業度和工作效率。」

此外,調查還發現,61%本地受訪者對工作現狀和僱主感到滿意。例如,在跟上數碼轉型方面,約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足夠的電子器材和科技設備應對日益數碼化的工作。另有73%覺得僱主在疫情中給予了他們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

就后冠病時代而言,人們在工作時最看重的五大方面是收入與就業保障、培訓機會、醫療保險,以及工作上的健康和安全措施。對此,戴絲說:

「這次的調查顯示,員工越來越注重僱主能否確保員工安全和提升就業能力。雖然企業不必急於一次過達成所有目標,尤其是資源較少的小型公司,但僱主須意識到后冠病時代『新常態』與過去的不同。」

她建議,公司應該從招聘的階段就開始與潛在員工坦誠溝通,以確保雙方的心理預期吻合。

居家辦公的6個先決條件

雖然很多民眾想要在疫情之後仍採取居家辦公的方法,但長期居家辦公是否可行?要實行這措施需要哪些條件?以下6點或是關鍵。

硬體配合

要在家工作,首先得有必須的工具才行。對很多文職工作的員工來說,只要有一部電腦與一部電話,基本上已能處理日常的工作,在家工作的門檻自然較低,但對部分需特別工具才能工作的員工(如維護伺服器)來說,在家工作則是一件與他們不相干的事情。

軟體配合

除電腦及電話等硬體配置外,軟體的配合也是必須的,例如公司若沒為員工準備虛擬私人網絡的話,想在家工作也很難成事。

另外,不少公司都會使用Microsoft Teams、Google Duo、Google日曆及Slack等線上溝通軟體管理團隊的工作進度,能善用這些軟體與同事及上司保持溝通,也是實踐長期在家工作的必要元素。

架構

部門分工愈是仔細的公司,就愈容易推行員工在家工作的措施,因為每個員工所負責的工作早已有清晰安排,各崗位只要做好本分,工作進度自然不會受太大影響。

但若團隊的分工不清晰,或是同事需一人身兼多職的話,團隊若只靠線上溝通來合作,效率或多或少都會受影響,這些員工應較適合一起返回公司,面對面進行溝通及工作才較理想。

企業文化

這點要視乎公司是否願意「放手」,以及公司上下是否彼此信任才行。如Twitter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已推行了在家工作政策,公司的營運在這段時間亦沒受太大影響,那要再推行長期的在家工作當然沒問題。

推特公司曾推行一段時間的居家辦公

但若然公司是否信任下屬在家會依然努力工作,或是員工真的會趁沒上司看管的情況離開崗位,這樣的僱傭關係便不適合推行長期在家工作。

有些公司會要求員工每天彙報工作進度或交待每天的工作項目,這也是遠距離管理團隊的方法。

工作性質

在今天,很多工作都是只需在網絡上處理便行,員工無論身處何方,都一樣可如常上班。就算是老師,也一樣可在網上授課,打破地域界限。

不過對一些行業及崗位的員工來說,在家其實仍是不可能工作,例如醫護人員、廚師、保安員及速遞員等,這些工作都要求與人接觸,而且工作場所都是有特定限制的,也無法實行在家工作。

個人因素

家中有獨立工作空間的員工可以考慮在家工作,但空間問題是不少員工都會遇上的問題,要是家中環境不方便工作(如家居過於狹小且與很多家人同住等),返回辦公室上班或許會更為理想。

另外,在職父母如在家工作,也會因照顧孩子而影響效率或無法專心,不少已為父母的員工在過去兩個人應體會到這種兩難之處。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9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東北走出的傳奇女王來新加坡了!「我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萬次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只靠2萬新幣,30歲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2萬次閱讀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歲就來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年輕霸總」戀上新加坡70歲老人,結局竟然這麼慘!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9918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又要發錢了!45萬家庭直接受益,水電費、補習費都能用
2025年07月07日   •   9405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著名公園現致命毒蛇,路人恐慌
2025年07月07日   •   8550次閱讀
口音、著裝、髮型……新加坡人 VS 中國人,你pick誰?
2025年07月07日   •   7695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524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353次閱讀
新加坡前內閣部長將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顧問
2025年07月04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840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