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清明節父母會帶我們去掃墓,但家中沒有供奉祖先牌位,我對神主牌文化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是華族祭拜祖先的方式之一。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神主牌文化的震撼是在新加坡,2018年2月林路孫女玉珊將祖父母的兩尊神主牌從澳洲阿德萊德帶回新加坡,親手觸摸精美的神主牌,見識其中的奧秘,有幸於7月7日參與這兩尊神主牌在林氏大宗祠九龍堂的安放儀式,出版題為《林路家族:歸途》的書,開始關注牌位供奉與祖先崇拜信仰。

精美的林路與陳水蓮神主牌供奉在九龍堂後堂中龕
2020年2月,因九龍堂修繕的機緣,獲准拍攝上千尊牌位,將一幀幀照片仔細編輯處理,不大的木牌上雕刻著牌位主姓名、祖籍地、奉祀人等重要信息,分門別類逐項記錄,解讀著靜默無語的牌位,試圖將零散的信息串聯起來,多少獅城往事浮現。
20世紀初星洲有多少聲名顯赫的林姓家族?九龍堂是他們身後聚會之處,包括南安後埔林志義(林路)、龍溪滸茂林秉祥、大埔大埠鄉林世魁、思明前頭社林翠龍與林漢河(兄弟)、思明店裡鄉林仕份、同安井頭林金殿、文昌橫山村林樹森、安溪羅岩林金泰(家族)、南安田頭鄉林有著。這些為興建宗祠慷慨解囊的頭家,或為祖輩或為自己立有牌位,因宗親關係所構建的跨地域人際網絡,真切呈現於神龕之中。
牌位的記錄解讀時有驚喜,這些鮮為人知的家族信息,糾正了一些偏見與誤解。被視為峇峇的林漢河爵士與兄長林翠龍,共同為祖父林載、父林清沙與母周氏立有兩尊神主牌,記錄其祖籍地為「思明縣前頭社」;被認為是金門人的林金山與弟妹子侄,為其父林春發與母黃玉環立有一尊祿位和一尊神主牌位,標示其祖籍地為「廈門港塔頭社」與「福建禾山」(禾山為廈門別稱)。

林漢河爵士與兄長翠龍為父母立的神主牌位,供奉在九龍堂前堂中龕左

前部長林金山與家人為父母立的祿位,供奉於九龍堂前堂中龕左
九龍堂的牌位主要為家族供奉的祿位與神位,罕見的一尊是星洲瓊崖公會為林格蘭(號文英,字如春)所立的牌位,牌位上標示這位祖籍「文昌縣清淵鎮世坑鄉」的人士為「顯烈士日本法政畢業眾議院議員」,令人好奇他是誰?與星洲有何淵源?瓊崖公會何以在九龍堂為他供奉牌位?

星洲瓊崖公會為林格蘭烈士與夫人立的神主牌位,供奉於九龍堂前堂中龕中
在九龍堂供奉牌位的還有眾多普通家庭,其家族往事或許難以追述,一些不同尋常的牌位卻令人動容。華族傳統社會以父係為主,牌位主為男性(或附配偶),奉祀人亦為男性後裔,偶見牌位主為祖母或母親,或者奉祀人為女性時,難免感嘆是怎樣的情感使得她們出現在宗祠之中?見到幾尊牌位主是父母附帶兒子或女兒,不免傷感是怎樣的變故使得他們仨在一起?看到牌位主為兄弟二人,奉祀人為侄子,好奇是怎樣的家族承諾讓他們為叔伯立下牌位?還有一尊牌位主是童男女,奉祀人為繼男,感慨家人是在怎樣的哀痛中為他們延續香火?

同安林國聯為母親立的祿位,供奉於九龍堂左龕中

安溪林淑春與兒子為叔伯立的神主牌,供奉於九龍堂前堂中龕右

南安童男女林澤昌林淑鳳神主牌位,供奉於九龍堂前堂左龕左
生命的故事凝結於小小的木牌,承載著對於往生者的情感——有承諾、有悲哀、有期盼、有眷戀……那是人世萬千的悲欣交集。
原文題為
「神主牌的故事」
刊登於《聯合早報》
2021年8月7日「自在言」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