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金融區(彭博社)
作者 侯佩瑜
「又不是政要,憑什麼CEO也必須把自己的薪水坦蕩蕩公諸於世?」
對那些在新加坡法規下,必須強制披露薪酬而抱怨不停的CEO們,這裡有或許有個可以安慰你的好消息: 你可能會加薪哦。
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在今年1月正式實施新條例,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從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或之後的財政年度開始,在年報中披露董事和執行長的實際薪酬。
須披露的信息包括:底薪、可變動或與績效相關的收入或花紅、福利、授予的股票期權、基於股票的獎勵以及其他長期獎勵等。
其實,當局一直都有這樣的守則,但並不強制。因此,只有53%的本地上市公司以列名的方式,公開所有董事和執行長的薪酬。
對於披露薪酬的新規定,市場普遍認為會帶來競爭(其他公司挖角)、敏感性(影響公司士氣)和隱私等方面的問題。
不過,高管薪酬披露被公認為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更高透明度的標誌,也是投資者審查高管是否還領著與其績效不符薪酬的工具。這種做法也早已在美國、英國和歐洲聯盟實行了數十年。
一眾CEO們料「薪情」大好
據《彭博社》報道,研究表明, 披露高管薪酬,不僅不會抑制他們的薪酬漲幅,還會有助於提高薪酬。因為企業必須調高薪酬來留住頂尖高層,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是如此。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行業管理教授Alexander Pepper說, 披露薪酬的後果將會帶來漲薪,因為公司必須效仿其他公司的薪酬結構,來吸引有能力的人士,免得被沒有能力的高層拖後腿。 「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披露薪酬細節會導致降薪。」
Alexander以倫敦交易所的情況舉例。該交易所在1995年落實披露高管薪酬制度後,1995年至2017年期間,英國富時100指數下的公司執行長的薪酬每年增長約10%,是英國國民收入年均增幅的三倍多。
再看看那些披露薪酬的美國CEO們,薪酬破億的高管人數越來越多。彭博薪酬指數顯示,截至2021財年末,有30多名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達到或超過1億美元(1億3450萬新元)。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集團早就有披露薪金的做法。其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在2021年增長了48%而達到1358萬元的薪酬,登上榜首。
隨著新制度的落實,也會令公眾開始審視其他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配套。

(聯合早報)
美國布法羅大學管理學院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當面臨披露要求時,公司往往會減少對股票獎勵和津貼作為薪酬配套的依賴,主要是為了避免媒體審查,而不是削減整體薪酬的配套。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會長王騰億說:
「有人歡迎這個制度,有些人必須適應它,但它確實鼓勵提高透明度。」
他補充說,對於企業家來說,更多的是出於競爭保密的考慮,才選擇比較概括地披露相關信息。
行業人士認為,對新加坡來說,此舉將標誌著一個很大的轉變。在新加坡,無論是出於職場文化或者以競爭為由,大家平日都對薪酬三緘其口,因此這方面的信息往往很少公開。
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就因為未上市,依法可以不向公眾披露任何財務信息,所以只是意思意思地公開了"補償的方式",而沒有公開具體的薪酬數額。
網民紛紛呼籲國有機構也遵循公開高管薪酬的做法,好讓納稅人知道錢都花在哪裡,花得值不值。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路透社)
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Jason Shaw則提醒說,如果企業轉向更透明的薪酬結構,它們必須確保薪酬結構的合理性,能夠解析薪酬差異,或者已做好準備採取補救措施來糾正相關問題。否則,將會面對一系列的負面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