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激烈博弈,小國主動拉架。據觀察者網6月11日的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與來訪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會晤,李顯龍語重心長地對莫里森表示,建議澳大利亞「學習與中國合作」,「學會與中國共處」。原因其實很簡單,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中國的存在是無法被忽視的」。李顯龍還委婉地批評莫里森,「你不必變得像他們一樣」,「你也不要指望他們能夠變得像你們一樣」。

自從莫里森上台之後,他就積極採取倒向美國的戰略,參與美國的「遏華」計劃,這導致中澳關係嚴重後退,澳大利亞在貿易領域損失極為慘重。近期日本、美國都開始了籠絡東南亞國家的動作,如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前不久訪問東南亞國家,日本也極力與相關國家展開合作,這一切舉動都是為了實現美國的「印太戰略」。
如今莫里森在前往話題圍繞中國的G7峰會之前訪問新加坡,其目的與美國日本也差不太多。但莫里森沒想到的,原本是想要籠絡李顯龍政府,沒想到反被李顯龍「教訓」了。而李顯龍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儘管他表示,自己只是「泛泛而談」,但他認為,按照他說的做,才能夠避免出現「更加糟糕」的結果。

毫無疑問,李顯龍試圖緩和正在日益變得緊張的中澳關係,而本質上,他的話可不只是說給澳大利亞聽的,也是說給莫里森背後的美國政府聽的。事實上,李顯龍早就在多個時段、多個場合「勸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中國保持「和平共處」。
比如說,據相關媒體2019年8月中旬的報道,李顯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必須容納」一個更有影響力、更強大的中國,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因為「阻止中國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他建議華盛頓與中國「加強互信」,可以競爭,但必須處理好「原本可以避免的摩擦」。

眾所周知,新加坡雖然是一個華人國家,但在政治制度上卻是走得西方路線,為何新加坡會如此熱心地調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博弈?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如果中美真的起衝突,周邊小國也要遭殃。李顯龍在參加美國舉辦的一次論壇時,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中美關係崩潰了,軍事衝突會對其他地區「造成可怕的後果」,到那時「一切都完了」。
很顯然,李顯龍非常擔心中美之間因為缺乏信任,激烈的博弈而引發衝突甚至戰爭,而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附近,這裡是中國出口物資與進口能源的生命線,是中美必爭的戰略要地,如果中美打起來,新加坡肯定完蛋。

所以李顯龍絕非是中美博弈的「看客」,他是真正的利益攸關方,而新加坡的實力和中美任何一個國家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無法阻止中美採取任何行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顯龍只能化身和事佬,特別是勸說美國及其盟友,務必和中國和平相處。
不過澳大利亞以及美國就能能否聽進去才是關鍵,否則別人說再多都沒用。此前紐西蘭也曾勸莫里森政府學習其與中國交往的「訣竅」——必須尊重中國,但是當時莫里森對此就不屑一顧,所以導致如今中澳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局面。照此情況,恐怕這次莫里森也很難改變心意,依舊會在遏華的道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