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滿人間!牛車水好心燒臘攤攤販,冠病疫情期間生意已不好,卻堅持要幫人,還讓街坊賒帳,大呼「快頂不住」,新聞見報後,讀者紛紛受感動,不約而同前來光顧,其中有好心人還一口氣訂下100包雞飯,連賒帳的20多包也買單,讓攤販免費派送。
《聯合晚報》星期五報道,位於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的335港式燒臘攤位的2名攤主蔣天球(57歲)和孫維英(64歲),疫情期間推出2元(約6令吉)一盤的雞飯,希望能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街坊,甚至讓街坊賒帳,有人一連賒了20多包雞飯,之後再也沒出現。
由於生意一落千丈,連周轉都成問題,他們也快「頂不住」了。
攤主孫維英說,新聞見報後,當晚就有讀者立刻前去光顧,買了20多元的雞飯,給她加油打氣。

薛淑欽(右)與丈夫帶著兒子(中)到店裡,告訴孫維英(左)捐的並不多,也許只是拋磚引玉。(唐家鴻攝)
「走,新加坡」(Let’s go, Singapore)面子書專頁創辦人薛淑欽(35歲,資深工程執行員),同樣在看到報道後深感小販難做,親自到攤位支付100包雞飯的錢,包括賒帳20多包,並親手把200元(約600令吉)交給孫維英。
「看到孫維英在生意難做時,仍讓貧窮的客人賒帳,讓我很感動,而且做吃的比較辛苦。所以20多份賒的帳,我買單,相信他們是逼不得已才賒帳。另外70幾份,就請住在牛車水附近生活較辛苦、需要的人直接到攤位領取,領完為止。」
孫維英感激地說,她真的很感恩。牛車水一帶有較多單身或孤老無依的年長者,並會請他們來領取雞飯。
「前天光顧的人多了一些,令她感到開心。疫情期間,原本一隻雞賣16元(約48令吉),現在只賣12元(約36令吉),生意難做,但會和合伙人會繼續撐下去」
兒時幫忙媽媽
了解小販的辛勞
母親是煮炒小販,面子書平台「走,新加坡」創辦人兒時曾在媽媽的攤位幫忙,了解小販的辛勞。
薛淑欽說:「我的媽媽從新加坡嫁到砂勞越,在當地做煮炒小販。我六七歲就在麵攤幫忙點餐、拿筷子,大一點還幫忙備料等。」
因為曾經經歷,所以對小販的困境感同身受,薛淑欽深切表達,有的小販凌晨4時多店起床、清晨6時多開檔趕著早市的生意,收檔後的收尾的事情也很多,這些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