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消費者認為
需要近57萬元的存款中位數
才能感到財務自由
以每月至少儲蓄1733新幣計算
大約需要27年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10分為實現財務自由 (29%)
月收入9067新幣 打8-10分(54%)
月收入5652新幣 打4-7分 (17%)
月收入3442新幣 打1-3分
調查針對3000名18到65歲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根據退休、收入、開銷與儲蓄、理財等指標,了解在通貨膨脹和生活開銷上升的環境下,不同收入水平的群體對實現財務自由的看法。

「財務自由在極大程度上其實和財務無關,還是和一個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糾纏在一起。」所謂窮有窮的活法,只要夠省,我們也有財務自由的可能。
財務自由的美好之處在於,人不再需要用時間換錢,而用不完的錢反過頭來帶給他們旁人無法享受的自由。
比如說,
• 有些人覺得天天住豪宅、開豪車、坐遊艇、坐私人飛機,才算是財務自由。
• 有的人覺得去超市想買啥就買啥,完全不用考慮價格,就可以稱為財務自由。

每個人對財務自由的標準不一樣
網上流傳有九段標準,
財務自由,你到了幾段?
初段:菜場自由
在菜場買菜不看菜的價格。
二段:飯店自由
在飯店吃飯不看菜品的價格。
三段:旅遊自由
想去哪裡旅遊就去哪裡,不計成本。
四段:汽車自由
買車不看車子的價格。
五段:學校自由
為子女安排學校,不計成本。
六段:工作自由
想做什麼工作,不計較是否能賺錢。
七段:看病自由
只要能看好病不計較醫療費的高低。
八段:房子自由
買房子,不計較房價的高低。
九段:國籍自由
想入籍什麼國家,不計較成本高低。
網友留言





資料參考 /聯合早報,新明日報,8視界新聞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