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從小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的言傳身教決定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棍棒」教育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教育方式,當孩子調皮的時候,應該換一個角度與他們溝通交流。
欣賞: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孩子

一般來說,調皮的孩子大都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和家長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往往更有出息。
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和父母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薰陶:用藝術培養孩子性情

有些孩子性情比較浮躁,我們有時不一定要強逼他守規矩,可以曲線救國,選擇一些學習外的興趣愛好,帶著孩子去發現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譬如美術、國畫漫畫、做機器人、民間傳統手工藝等。
通過這些興趣愛好的培養,消耗他的旺盛精力,讓他學會專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堅持下來,對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有好處。
交心:用交流代替棍棒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把調皮孩子調教成乖孩子,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現在一些大人則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用他們對乖的解釋來衡量孩子,結果孩子不該成熟的早熟了,不該老練的世故了,一開口就是「大人腔」。
其實這種「乖」是以犧牲孩子的天性為代價的,是以大人意志決定孩子的粗魯行為。事實上,當孩子成為所謂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時,他們的童趣也就被「剝奪」了。
三合一教育:家校社無縫對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更應注重家校聯繫。從家庭入手,了解反思兒童的家庭環境,家長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
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繫等多種渠道,老師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另外,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社會共同關注,我們都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免受不良風氣與現象的干擾。
引導:用積極的態度生活

父母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人類具有多種不同的天賦,對數字的記憶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具備上述能力,但父母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引導他發揮出潛能。這樣他就會有成就感,從而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更重於言傳。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地談論社會上灰色的負面的事物,不如意時也不要怨天尤人,否則會給孩子造成錯覺,認為生活中的不順心都是別人的過錯,而不對自己的言語自省,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