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月來新加坡出差之後已過去半年,按理來說我已經在這裡度過了春夏秋。可惜熱帶國家一年沒有四季,氣候穩定得彷佛複製粘貼。人的記憶失去了季節感的加持之後,想感嘆時間的流逝都少了點說服力。必須貼上彩色照片記錄一些在這個永為盛夏的國度的旅居生活了。
———五月 大海上的輪船一動不動————
@East Coast
五月份在新加坡東海岸邊住了半個月,常常傍晚前去海邊散步。


這裡的海只有細細一條沙灘,很多地方草地甚至直連著海岸。海水滿盈盈的,好像再多打來一個浪花水就會溢出來。
延綿的堤岸望不到頭,一直延申到最東邊的樟宜機場,視線最遠處不時能看到飛機從海面騰起後鑽進雲層里。
居住在附近的人們總是等到白晝的熱浪褪去後,在沿海小道上跑步,騎自行車;在雞蛋花樹下綠瑩瑩的草地上家庭野餐;背對著打球的少年面朝大海談情說愛。
夕陽映襯之下周圍的大家都粉粉嫩嫩非常幸福的樣子。
而遠處的巨大商船在天與海的交界一動不動,任由白雲和海水慢慢流淌。




——六月 色房子的屋頂都是紅色的——
@Katong
依然是東海岸。海邊是峇峇娘惹區。

若高空看去,這片區域極好辨認——紅色屋頂的連片矮樓房和遠處的CBD高樓群之間被一刀切開,天黑之後方圓幾里近乎一片漆黑,
在這個被閃著金屬亮光的高樓大廈包圍的都市,這裡是退回四五十年前新加坡原本模樣的的一角。


漫步在居民區,道路兩邊紅色屋頂的每一棟漂亮小樓房都被主人刷上可愛的顏色,窗戶上的雕飾和塗色無不精緻。
而這一片聯排小別墅則因其絕美的顏色搭配最為矚目,普通民家也成為了名勝景點。

峇峇娘惹是華人移民新馬地區後保留的土生華人社群區,朋友評其為純粹的閩南風情,而我也找到不少小時候在餘姚奶奶家時的記憶——紅色印花洗腳盆,痰盂,白底棕色雕花瓷磚,玫紅大牡丹抱枕。
親切的土味時尚~

—————七月 月光下沒人說話————
@ArtScience Museum
濱海灣邊的藝術科學美術館裡有一個名為漂浮烏托邦的展覽,裡面擺滿了各種充氣物體。
比如一隻兩層樓高的巨大白色米菲兔,曾被放在居民區里作為一個礙人出行的行為藝術品。
比如兩隻塞在展廳里因為太大太高而不得不縮起脖子的粉色齙牙兔。無用又可愛。


還有一顆月球。昏暗的燈光下仰頭看到一顆銀白色月球懸在半空,沒有星星也沒有任何點綴,踏進房間彷佛進入一方孤獨宇宙。



在這氛圍下人們都意外得安靜。有人默默地繞著它走了一圈又一圈,有人在遠處盤腿坐下盯著看球面上的坑坑窪窪。
月光下大家都被降維成平面的黑色剪影。
—————八月 盛夏煙花—————
@Merlion Park
@National Musuem of Singapore
一個周末朋友飛來新加坡玩耍,周六傍晚我們沿著克拉碼頭的河岸走向金沙那頭,在魚尾獅公園席地而坐趕上一場夏日煙火。煙花就在眼前的噴水魚尾獅雕像前炸開,映滿整片天空,散落的火光被大家的尖叫聲被吞沒。
原來為了慶祝八月初的NationalDay,新加坡提前一兩個月的每周末晚都會舉行同樣煙花彩排。於是人們的夏日狂歡也得以每周上演。


八月份末又值SingaporeNight Festival,每日天幕一黑,國家博物館原本肅穆的白色主樓開始燈影變幻,變小人笑臉說話,變花園開滿鮮花,變海洋任由水母從這個窗口飄到那個門框,變黑色夜空升起萬叢煙花又落下。
每隔十五分鐘,博物館一遍一遍地在路邊高奏音樂上映,人群換了一波又一波,每個人的臉龐都被映成彩色,在煙花的高潮後散去。


和日本七八月的花火大會一樣,我也把這片光影刻進只屬於盛夏的記憶里。
Fin.
